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4年11月13日 10:08 作者:吴 洋 李 麟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吴 洋 李 麟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 572600)
    【摘 要】 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痛苦, 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那么,如何变辛苦的教学为有效的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呢?——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理念是解决这一问题
    的最好答案。
    【关键词】课堂的有效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到 评定

    k.N;wG ?K0
    一、为什么要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
    的发展。这是我们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实行) 》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如何变辛苦的教
    学为有效的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呢?有效教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念。

    c9H|YB:QO r0
    二、什么是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提高,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所有的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
    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 二是指明
    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
    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 ;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即教学语音有自己的独特性, 让学生听清楚、 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语调等。

    rWY5Oho6] s:`2n0
    三、如何达到课堂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中国论文网(T#U0s$}K"s
    (1)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数学教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
    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学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思考等活动,获
    得基本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源
    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中国论文网 b+n"rW9? z7[
    (2)课堂教学体现“活动化”课堂体现 “活动化”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 “灌
    输式” 。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
    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8n7H)?Uj#W0
    (3)课堂教学体现“自主化”课堂教学体现“自主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
    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 。而教师
    就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那就要让学生先有、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
    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中国论文网{~h q;a k!Y
    (4)课堂教学体现“情感化”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
    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评价的手段和形式也应多样化。

    @R6Uy Y9u O+X0
    四、怎样评定课堂的有效性
    (1)促进学生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应达到——学生比教师说得多,运用有趣、直观的手段
    引出学生的问题 ; 运用适当的提问策略(如留出时间)和不同程度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 使学生的思维清晰。
    (2)使学生间相互讨论和辩论应达到——有大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 教师利用
    积极的提问策略、学生的兴趣和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各种诀窍来促使学生间的讨论和辩论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 能够引
    导并改变学生的问题。
    (3)将探究集中在一个或两个主要问题上应达到——将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寻找一、两个指
    导性问题的答案上,表现出对探究过程和科学本质的准确理解 ; 精力放在对问题的深度理解 ; 重视知识而不只是理念。
    (4)为学生提供各种水平的探究活动和途径允许——学生自己做实验并给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各种
    手段,提供多种资源 ; 运用协作的方法。
    (5)作为一名教练和指导者,不要提供太多的指示和要求
    应达到——作为舞台旁边的指导者,而不是舞台上的表演者 ;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对此问题做出反应或把其他学生
    也引入进行讨论 ; 避免以权威者的身份给出答案。
    (6)设置有利于学生提供新的信息和思想的问题应达到——总是用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进行科学课的教
    学,运用多种问题和教学资源,而不是现成的答案 ; 鼓励学生扮演科学家的角色 ; 提供动手或动脑的活动 ; 绝不以一个
    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
    (7)创设有利于探究的课堂氛围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探究 ; 介绍探究的过程 ;
    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其参与探究 ; 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 ; 控制课堂的氛围和学习环境 ; 学生的任务明确。
    (8)强调“我”是如何理解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的应达到——总结时注意学生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知道”一堂课的内容 ; 由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学到的 ;
    总结基于事实 ; 清楚知识、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区别 ; 有认知
    结构方面的总结。总之,我认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学习 ; 参与师生、生生互动 ; 有更多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 自我
    监控和反思能力的培养 ; 达到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教育部2001年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高中数学人教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数学人教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http://www.baidu.com/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