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风险问题研究
2016年1月25日 10:40 作者:朱晓燕农产品市场风险问题研究
朱晓燕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郑州市 451464)
摘要: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断增加的市场风险,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市场供求、国民生活和经济稳定。综合国内外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理论的研究及实地调研,深入探析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系统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制定农产品保护价、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发展农业保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等提出了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的策略措施,以期能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
一、引言
近些年,农产品市场供求态势的变化,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多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市场风险不断增加。农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在生产、储运和销售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政策、市场行情、消费需求等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而造成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我国人多地少,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市场集中度较低、产品差异程度较弱,进而加大了农产品市场风险,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者种植的积极性,甚至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产生冲击,削弱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因此,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防范机制,不仅保护农户利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市场开放条件下的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研究现状及产生原因
(一)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研究现状
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研究开始于对农业风险管理的探讨,许谨良等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程序【1】,孙良媛等认为其功能主要是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或分散农业风险给农业经营者造成的意外损失的程度【2】,姜春海认为其目的就是对各种农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力图以最小代价减小农业生产波动,使农业和农民获得最大安全保障【3】。接着,李敏【4】,王俊发、戴胜华【5】等人主要研究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特点,如不确定性及季节性等。孙良媛、张岳恒【6】,王川,徐祥临等人分别从市场供给、从农产品流通、我国农村政策等角度分析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厦门大学经济系的许经勇【7】分析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根源,如市场信息的偏差与滞后等。
以上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上的风险进行的定性研究,如研究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特点、成因、影响等,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特点、成因等方面的研究不是很透彻,因此所提出来的应对策略也略显薄弱,更没有从风险管理的视角下,系统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能显著提高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产生原因
农业的生产特性及产品特性所带来的农产品市场风脸,如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及农产品的易腐不耐储性,使农产品供给对市场价格的反应滞缓,造成供给量和需求量很难平衡。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也很难预测。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充分及不对称性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而且我国农户大多呈分散且小规模分布,区域内农产品间的同质性严重,产品的议价能力差。同时,随着我国农产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价格的波动,使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对策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系统性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建立起政府、市场、企业、农民为多元主体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模式,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宏观措施
1、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主体的预测准度
政府部门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可建立一个多层次配套、上下联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来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等问题。通过该信息平台,一方面将政府部门制定的与农业相关政策、法规等及时传达给农户,完善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另一方面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应对措施传达给农户,为农户提供决策咨询,从根本上提高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
2、顺畅流通体系,降低流通环节成本
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不仅会加大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幅度,也会增加农产品市场风险。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可通过财政引导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加快农超发展,采取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价格稳定,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配送企业和超市的营销行为。
3、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格
农产品市场价格往往因市场上的供需情况而出现大幅度地涨落。一般来讲,商品价格的下降,将会带来需求的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话,收益反而增加;但是粮食这种商品,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活必须品,是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价格降低,需求并不会随之增加。所以,如果农产品价格过低,由于粮食生产在时间上的特殊性,供给又不能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就会减少,这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
农产品市场价格往往因市场上的供需情况而出现大幅度地涨落,可能会损害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生产安排的盲目及社会很多产品价格的动荡。由权力机构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方面可以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可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减少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风险。
4、加强期货市场建设,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与现货市场相比,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两个突出的功能,对预防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风险及价格风险的转移作用显著。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增加交易品种,管控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发挥期货和期权市场信息的统一性和超前性优势,使农产品市场朝着对市场发展有利的方向波动。但应注意须引导农民企业和农民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并要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广大农户容易接受的期货市场及完善农产品综合信息的配套设施。
5、规范农业保险,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补偿长效机制
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风险的压力,但却无法缓解市场风险。为了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国家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及博弈理论,一方面建立利益机制,以保证保险机构通过关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而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形成约束机制,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的保险意识,并尽可能因地制宜地设置险种,吸引农民积极参与,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投保率和总水平;同时,要制定由国家、地方、生产者和经营者多级承担的保险理赔方式,达到风险分散,保持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使保险业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互助互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