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2i8c"UHO/^rh
}aH0中国论文网)Jy&{-Q;FX2wU
a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抗原、抗体有关,也与鼻腔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有关。此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目前尚无特效、理想的方法。我科在鼻内镜下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68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2Av q5]
J0护理论文发表 n"XpPr8j0 1 资料与方法
%^4\1[@ X4`0中国论文网+A~t3M(o 1.1 一般资料 自2006?01—2008?0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收治的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岁;病史3~20年,平均6年。临床症状有反复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鼻内镜检查发现鼻腔粘膜苍白水肿,下鼻甲肥大,其中10例有不同程度中鼻甲和/或下鼻甲息肉样变。有鼻前庭炎、急性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出血倾向、糖尿病未控制、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除外。
%p6j]C8@ WpK0中国论文网/^\ v8oM+pR0g#f 1.2 诊断及疗效标准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
中国论文网'X*?w*Oj_GC.t M)\1g*iD0 1.3 方法 患者仰卧位,用含0.1%肾上腺素的1%的卡因棉片行双侧鼻腔粘膜表面麻醉3次,每次间隔3~5min。采用美国MSI公司生产S?500L型射频消融治疗仪,选择功率为13W,时间持续0.2min。在鼻内镜明视下,先行双侧鼻丘低温射频消融治疗;然后于鼻中隔前上方筛前神经走行处进行消融治疗,注意两侧不应在同一平面操作,以避免中隔穿孔;于中鼻甲选择1~2个点进行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厚及息肉样变者视病变程度选择2~3点进行消融治疗,使粘膜变白为度。
中国论文网#o\6@%`d{#W中国论文网Sxp+K DV 1.4 术后处理 治疗后无出血,当晚可出现反应性水肿,鼻塞,可用1%呋麻液滴鼻,口服抗生素等药物。术后1周内可出现伪膜,引起鼻塞,可用1%呋麻液收敛后取出,或自行轻轻擤出,伪膜排出鼻腔通畅,鼻甲缩小。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时判断疗效。
4U.cs2e^0'e\h&N
Y
b0 2 结果
Eb8l1T2Q:ZT*G4c&Z0中国论文网/i2O |rz"W 显效38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无术后出血、鼻腔干燥及下鼻甲萎缩等并发症。
中国论文网@~w,hd5`中国论文网pe~8?| 3 讨论
?4r[rw~0.b*m#?Oc iX@_0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粘膜的Ⅰ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等病理改变,导致鼻塞、鼻痒、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鼻甲粘膜肿胀、肥厚、增生,甚至息肉样改变。临床常应用抗组胺药物及外用激素鼻腔喷雾治疗,但药物依赖性强,停药后易复发。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主要受到副交感神经调控,阻断副交感神经则会抑制血管扩张和减少腺体分泌,从而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鼻丘及相对应的鼻中隔部位均为筛前神经主要走行分布区,阻断后可降低副交感神经的传导。射频低温消融鼻丘及对应鼻中隔面,阻滞筛前神经传导功能,使鼻腔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或消失,血管舒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从而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2]。
中国论文网J:kZA,Ra!C7`低温射频消融是使射频探头与组织内的电解质液形成等离子体薄层,使组织在低温下(50~90℃)打开分子键,以分子为单位逐渐解体,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和氯化物,导致组织凝固坏死,坏死组织吸收后纤维组织修复产生疤痕[3],鼻甲缩小,缓解鼻腔阻塞。
中国论文网 iS9]2|$UA(e/l:z'SI护理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xl&ws)_8Jy&E9Z 由于射频消融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实现,所以对周边组织的热损伤降到了最小程度,与激光、微波等通过高温热效应分解组织的方法相比,此方法的优点是不会使组织炭化,也不损伤周围及深层组织,且可立即减少组织容积,使鼻甲缩小,同时保留鼻纤毛功能[4],避免鼻腔干燥、萎缩性鼻炎的发生。无效1 例,术后随访6个月下鼻甲仍肥厚肿大,考虑与下鼻甲骨增生有关。
中国论文网HJ7E-w_Z+d中国论文网!Z)N)jlS9oc 在鼻内镜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视野清楚,表麻下进行,治疗部位准确,鼻腔粘膜损伤轻,痛苦小,并发症少,门诊可完成,近期疗效可靠。对于长期疗效的判定需进一步观察随诊。
n:aWY"B7F0中国论文网zo~l1S!J&P【参考文献】
"Yj_!g P8~Cf0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R!kh.[vk1I0W0.T oB,f*\A_Wo}I(u0 2 Lin HC,Lin PW,Su CY,et al.Radiofrequency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refractory to medical therapy[J].Laryngoscope,2003,113:673?678
0gb-N QRE3|-a0中国论文网*d$p%[U'M#e-B
c7~r#[ 3 Powell NB,Riley RW,Guilleminault C,et al.Rediofrequency tongue base reduction in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A pilot study[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0(5):656?664
VB9N2s$d p0护理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