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核心的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温家宝总理在3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1996年“九五”时期开始,历经“十五”、“十一五”时期,每次五年规划,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五年工作的主线或重中之重。15年过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任重道远。转变发展方式为何如此艰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经济论文发表Lt;~b9].hxv0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困难的原因分析
经济论文发表中国论文网A i+@!\-E:p 如果对中国改革开放32年的快速发展作一个归纳总结,可以作以下描述:由于政府主导,采用“拿来主义”,通过“复制”、“模仿”和消化吸收、制定赶超战略、大干快上和“唯GDP论”,以及通过土地财政和国有企业对经济的主导、并实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放松管制,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间互利合作,再加上人口红利和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追赶者,实现了中国在短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中国模式和目前高碳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此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经济论文发表5Vv_x2jF0 1、与多年来的赶超战略密切相关
XT]/@AZ:zn0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长期是一个弱国穷国,长期的积贫积弱也形成了中国人很深的弱国心态,而当中国人终于站起来后,这种弱国心态就转化成强烈的赶超意识。因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就是赶超战略与加速发展战略。
中国论文网t1jn*gcS s*n;?9l'G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豪情万丈,要迅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因而在很长时间里实行的是追赶型、跨越式的国家发展战略。虽然这种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遭遇一些挫折,但这种发展战略始终没有放弃。改革开放后,这种追赶型、跨越式的国家发展战略仍然是历届政府五年规划的核心要义,只不过随着政府管制的放松,选择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目标更加具体和可行,措施更加务实。但这种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在追求“快”的同时,容易忽略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把“好”字放在“快”的前面,突出了“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就实际情况看,“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快”仍然是发展主基调。
中国论文网5R: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