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教育的教师地位与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地位之比较
2010年9月03日 16:38 作者:lunwenchina
论文摘要:无论在传统教育中或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都起着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文章从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变化论述入手,揭示了传统教育的教师地位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地位所具有的共性,厦其独特的个性。从而阐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所应有的支持服务现代理念和基本素质。 中国论文网]5w!I fmTKp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地位;个性;共性
R@%Ecn5[0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可以说,始终伴随着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旨在使人适应其生存环境,使人从物质性存在向精神性存在不断地超越、发展。对于动物界来说,遗传、环境是决定其生存的两大因素,但对于人类来说,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因素,这就是人类的创新的倾向和技能,而这些又要依靠教育加以引导和强化。其中,教师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中国论文网Dq4Zygy9gX-q
A5t'a
史载,我国夏代已经开始建立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这里阐明了夏、商、周学校名称的不同称法和作用。
u;U6xEC,Kc!BI0 《礼记·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簖,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箭师学戈,衡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这就是说,凡是教育世子和学士,按四季安排科目。春夏二季教授持干戈的武舞,秋冬两季教授持羽蒋的文舞,都在东序进行。由小乐正教授持干的舞,大胥助教;由篇师教授执戈的舞,篇师丞助教。大胥掌鼓击南乐。春天讽诵诗歌,夏天以诗配弦乐,都由太师传授。在秋天里于瞽宗(殷学名)学礼,由礼官教授。冬天读书,由掌管古籍的官员教授。由此可见,西周的教师是由相应的官员充当,体现了当时“政教合一”的教育特点。 中国论文网
QA1h!w7U*Y'A
春秋初、中期,很多奴隶主贵族没落为士。这些人由于失去了世袭的特权而流入社会,于是成了历史上第一批出卖知识维持生计的“士”。士除了给统治者出谋划策外,也以自己的知识传授他人换取生活费用,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士”承担了教师的职能。而春秋末期逐渐出现的私学,预示着中国教育重心的大迁移,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标志着中国教育的新模式、新阶段。私学不像官学,隶属于政府机关部门,而具有相应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其经营者并非官吏,而是专门化的教师,是单纯的脑力劳动者。他们以教书育人为谋生之道,以造就人才为自己的专业责,因而使“师”区别于历史上旧形态的王官而获得了新的意义。随之,教师成为一种从事教育的特殊职业者,且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 中国论文网zWKqeIo+w
《苟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此语不仅表明师是礼之本,而且将师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又《苟子·修身》:“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这里苟子又把教师作为“正礼”的准绳,使教师的地位超过了礼的本身。 中国论文网}'vCB+Jl4D]:u
《吕氏春秋》则提出了具体的“尊师”问题。《吕氏春秋·尊师》中有:“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圃,疾灌渡,务种树;织葩屦,结置网,捆蒲苇;之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饮食,必蠲絮;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这是说,对老师,“生则谨养”,“死则敬祭”。老师的一切生活起居,都在弟子尽职范围。并要求侍奉老师必须和颜悦色,恭谨庄重。对老师所教,必须言听计从,“听从不尽力,命之日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日叛”,认为“说义必称师”、“听从必尽力”才是君子之学。而“背叛之人”,则不得任官交友。可谓把教师的地位推到了至高。这种师道至尊的思想也为汉代“师法”之严作了先导。 中国论文网A){H
|+l'dY2h
汉代官学和私学都很兴盛,学生不断增多。为了提高私学的办学效率,有的经师采取“次相传授”的方式,即先生直接对高业弟子传授知识,再由这类弟子传授给初学弟子。史载董仲舒“下帷讲诵”,有些弟子靠“次相传授”,从未见过老师的面。经学家郑玄拜马融即是这样,竞至三年未见师面。
,FHc0d/_$^|0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学生为“及门弟子”和“著录弟子”(如同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注册生”)两种。前者以直接向先生请益,商讨学术,论辩经义。后者慕大师之名而来,请老师著其姓名,承认他弟子的身份,以后则伺机请教。其“师法”之严可略见一斑。汉王充针对汉代儒生治学,好“褒古毁今”、“信师是古”提出了“距师”,主张破除对教师的迷信。但其“距师”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他认为,孑L子门下所以能出现七十二贤人,就是归功于老师的“引而教之”。
XUZw/D2Rp0 汉代至唐代,师道衰微。当时,一般士大夫议论拜师之事,辄“群居而笑之”,人们更“耻学于师”。于是韩愈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苟子以师的地位高于礼,韩愈则以道的地位高于师,这反映出在传播道、礼手段进步后(唐代书籍已可刊印),师的地位有了变迁;也说明教师的地位在经学衰落、文学勃起后,毕竟再难与先秦、两汉相比。及至宋、元、明、清,教师的地位时起时伏,虽有“九儒十丐”,以及后来的“臭老九”之说,但总体来讲,“尊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定格。
%Q{2bSmg0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远程教育,导致了全新的教育环境与教学模式。随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教师的地位”的改变,引人注目。有人提出,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应是由“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路边的向导”,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我们说,将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定位为“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转变为“路边的向导”,有着一定的道理,但不无偏颇。
u.O(_#T8c/fI/]0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载体。其教学的设计、实施都是由教师担负完成的。尽管在远程教育中,教育的主体已经从教师个人扩展到了一个教育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有相关的网络教育设计人员、网络教育技术人员和美术设计人员以及网络管理人员等。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和教学载体的中心地位没有变化。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首先应是“传授知识者”,其使命仍然是“传道授业解惑”,只不过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道”、“业”不同罢了,其“解惑”的手段更加现代化而已。比如西周时期的乡学,其“授业”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授”,其授课内容主要是“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种道德规范)、“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种道德行为)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类似现代远程教育所讲的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其次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时至今日,如果把教师定位为如上面《苟子·礼论》、《吕氏春秋·尊师》所言,以及“讲台上的圣人”,显然是不现实的。至于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路边的向导”,也是值得商讨的。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站在“路边”作“向导”,还应置身其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网上的相互交流”、“BBS”讨论等。这里所说的“组织者”,也要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辅人员分开。 中国论文网
d/X:M-l]\k&N)i
这样说来,在现代远程教育中,“严师”是否还有必要?我们说,答案是肯定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其意是说,凡是学习的途径,尊敬教师是最困难的。只有教师得到尊敬,道理、学问才为人所重,道理、学问为人所重,这样百姓才知道尊重知识、学问。这句话强调了尊敬教师的重要性。只有尊敬教师,才能尊重知识、学问,从而学到真正的东西。所以,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尊敬教师仍然是学习好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也有个“民”(学生)不知“敬学”的问题。反过来说,要想使学生“严师”,教师必须有值得学生尊重的地方。这就要求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或者称手段)。
)u
lD1H5r{M0 首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作学生的良师益友。从“天地君亲师”的传统理念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忠”、“孝”、“敬”。今天虽然没有哪一位教师还拥有这种思想,但是在人们的思想中,“尊师”还是挥之不去的。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有可尊敬的地方;另一方面必须有丰富的有关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有可供学习的内容,以便做好学生的“良师”;同时,还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做好学生的“益友”。《吕氏春秋·诬徒》:“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也就是说,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起点,要学生所做的,必可反推及于己身,这样才能“得教之情”,才能称为“善教者”,也才会使“学业彰明”,“道术大行”。所以说,那种不分教育对象如何,一本教案讲终身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和行不通的。《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这句话是讲教人方法的。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就是没有条件到门直接接受教育的,也会以自身的作为影响那些私下仰慕自己的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生看作“私淑”自己的人。生活中,我们对自己从没见过面的某某教授敬仰,是因为他的人格或学识影响了自己。《苟子·劝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其意是说,学习的途径没有比爱好教师再快速了。这就告诉我们,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影响学生,使他们喜欢自己,以便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中国论文网
x;zUO*@!J
}
其次,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起来讲,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w j0[,r o:[tN0 一是专业知识随时更新要快。因为时代发展变化快,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求自己精通业务,还应捕捉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以便提高自己的学术理论水平,及时地吸收那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尤其是对那些变化较大较快的专业知识,更应如此。这里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