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主体意识,激活数学课堂
2014年1月13日 14:01 作者:王宇培养主体意识,激活数学课堂
王 宇
(淮安市开明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1)摘 要: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要充分的发挥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区,从而激活课堂。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怎样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关键词:主体意识;数学课堂;新课改一、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参与意识
数学不只是一堆堆枯燥的题目,而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严谨性的自然学科。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学中做”、“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中,去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做做手工,装扮房间,做模型等。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的相关知识,制作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包装盒。让学生在一系列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个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影子来测量大树、楼房的高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数学教与学的活动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活动,才能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这样的平台,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