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组织中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乳腺腺瘤23例,乳腺癌109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的表达情况。结果:uPA在乳腺癌和乳腺腺瘤中表达率分别为49.54%和21.7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性癌组阳性率高于非浸润性癌组(P<0.05),髓样癌组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uPA阳性率与患者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uPA在乳腺癌中表达,可以提示预后并对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有指导作用。
中国论文网'g@E1n'p'ikh V学术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
wMb3[ {/i
IN"t【关键词】 乳腺肿瘤;腺瘤;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免疫组织化学
中国论文网[3N3n1BZ.F6w中国论文网yT)J&bzf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 expression in adenoma and cancer of breast.Methods:uPA was detec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109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23 cases with adenoma.Results:The positive rates of uPA were 49.54%(54/109) and 21.73%(5/23) respectively in breast ancer and adenoma.The positive rates of infiltrating canc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n?invasive carcinoma(P<0.05),the positive rates of medullary 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fitrating ductal carcinoma(P<0.05),the positive rates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Lymph nodes without moving(P<0.05).Conclusion:The positive rates of uPA were associated with age,pathology typ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The detemination of uPA might be useful for estimating prognosis and treating breast cancer.
中国论文网[6@P^8l0? _N+P/]S#A4p9[4}h#]#?7kE0 【KEY WORDS】 Breast Neoplasms,Adenoma,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Immunohistochemistry
"k"TS*oZs'e3|0~"@0中国论文网.SW NE5ZS5ys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近年来人们发现uP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肿瘤细胞能够通过自身分泌的uPA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破坏其自然屏障作用,从而侵袭周围组织。本研究旨在探讨uPA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寻找治疗乳腺癌的新途径。
中国论文网 Xyd+e.d]2C"kA(o:?#C^中国论文网)k"w&D:j.}3A1_ 1 资料与方法
2z^4dsj$a+|F]0~j2_
J E0 1.1 一般资料 收集张家口市三所市级医院2003—2007年间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109例,乳腺腺瘤23例,全部为女性患者。乳腺癌患者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50岁;乳腺腺瘤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87岁,中位年龄38岁。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
中国论文网6\4Ft&F#Mm(}z中国论文网u
~&\r\:V 1.2 方法和试剂
3A9PP2v*x
J%^8C0中国论文网)u}7A~k F%g)Gi 鼠抗人uPA血清、SP免疫组化试剂盒及DAB显色剂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
c~YO*Q`U
c0中国论文网5WJUS A&eM 按常规将新鲜标本用10%中性甲醛固定24h,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染色程序按照SP组织化学试剂盒规程进行。阳性对照为已知肺癌切片,阴性对照以PBS替代第Ⅰ抗体。
a"q
Z2VZ1jK0学术论文发表 d@6r*R"\:G.|Gy)RZ0 1.3 结果判定 高倍镜下(×400)取10个视野,凡uPA阳性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呈棕黄色)占10%以上者为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少于10%为阴性病例。
中国论文网P5k]-B8_6G5K+|i中国论文网V2qsF$F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v!tf r*O5B
\h02 结果
中国论文网{sl
]{1JBX!l]中国论文网+NM&`[;| LFt0gh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uPA阳性着色在癌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均一弥漫性分布,uPA在乳腺瘤和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21.73% 和49.5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uPA表达与年龄和发病部位的关系见表1,与病理类型的关系见表2。表1 uPA在良恶性乳腺肿瘤表达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注:与乳腺腺病组相比▲P<0.05表2 uPA表达与乳癌病理类型及转移的相关性注:与浸润小叶癌组相比※P<0.05;与髓样癌组相比△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 ▲P<0.05
中国论文网zj8v]LGjIoz2F9RCR0 3 讨论
中国论文网rd#xOQ"}w中国论文网-h7jx_*WVXL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与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而侵袭和转移又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的复杂过程[1],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必须穿透一系列的天然组织屏障——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而正常基底膜是均一的、连续的结构,由Ⅳ型胶原形成三维网状骨架,上面连接着层粘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EN)等多种糖蛋白成分,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任何上皮细胞穿透的,仅在其发生病变或破坏时细胞才能越过基底膜。目前研究表明能有效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类是包括脯酞酶、丝氨酸蛋白酶等在内的六大酶系,其中uPA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肿瘤细胞分泌的uPA是尿激酶原激活物(pro?uPA),pro?uPA是活性很低的单链酶原结构,其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uPA?R)结合而被激活,被激活的uPA可以活化胶原酶,该酶对基质胶原纤维进行分解,同时被激活的uPA也可以直接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为癌细胞迁移创造条件,因此uPA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do1K^L6hwr;z0中国论文网,c%`(^
e-l"h uPA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10q24),基因名称为PLAU,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长度6.5kb。基因编码蛋白质uPA是一种含有411个氨基酸残基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2],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很低,Lotti等[3]和watanabe等[4]报道在机体损伤时uPA可促进细胞移动,皮肤创伤愈合及表皮再生。而在乳腺癌中黄晓曦等[5]研究结果显示uPA抗原高于乳腺良性组织中uPA的水平,并且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及预后不良有密切联系,本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另外我们的研究也表明:非浸润性癌组uPA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性癌组(P<0.05),典型髓样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的表达率差别也很大(P<0.05),说明其生物学特征行为与特定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学术论文发表 7H;IP ]ze3{)a;p0中国论文网3d}D&I)x(E 近年来国内外对uPA的研究结果显示,uPA与癌症的浸润和转移存在相关性[6,7],我们的实验也发现乳腺癌组织中uPA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位置无关,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58.57%,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33.33%,差异有显著性 (P<0.05),这表明uPA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了促进作用,提示检测uPA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在临床上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