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机械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
2011年7月15日 14:35 作者:刘秀华噪声是指环境中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或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它对人体多个系统,如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系统都可造成危害。伴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接触噪声的范围日益扩大,噪声对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逐渐加重,特别是高强度的工业噪声带给人类健康的危害趋于严重,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为观察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心电图的影响,我们对我区太平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噪声作业点工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取太平洋机械制造车间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218人。(其中女:88例,男:130例)为观察组,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39.6岁。接触噪声工龄1~15年,平均6.8年。每天接噪时间约为7小时 (上午3.5小时,下午3.5小时)。选择同工厂非噪声作业人员(行政、后勤人员)142人(其中女:60例,男:82例)为对照组,其年龄及工龄分布与接触组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一般职业性健康检查: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史和家庭史,剔除确诊的心脏病、肾病、甲亢等疾病。心电图检查由专人负责记录检查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常规九个导联的特殊变化。以黄宛著的《临床心电图学》为分析标准,并按男女和不同年龄、工龄分组比较,进行统计分析。
1.3现场劳动卫生学资料 调查现场噪声测试采用国营红声器材厂生产的ND型精密声级计,使用前予以校准。方法和选点根据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对工作场所噪声进行测定,测定了10个点,噪声强度范围92-101 dB(A),均值为97.20dB(A) ;对照组的噪声强度范围62-72 dB(A),均值为64.5dB(A)。
2 结果
2.1 噪声组与对照组作业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噪声组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各种异常心电图出现率比较,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段改变、T波改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窦性心律不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的心电图变化
心电图结果
噪声组(218名) 对照组(142名)
异常 异常率 异常 异常率
人数 % 人数 %
窦性心律不齐 44 20.1 10 7.0
窦性心动过缓 12 5.5 6 4.2
窦性心动过速 10 4.6 4 2.8
左室高电压 2 0.9 1 0.7
早博 4 1.8 3 2.1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 1.8 2 1.4
预激综合症 1 0.5 0 0
ST段改变 7 3.2 1 0.7
T波改变 6 2.7 0 0
其它 2 0.9 1 0.7
合计 92 42.2 28 19.7
2.2噪声组开始随工龄的增加,窦性心律异常出现率明显率明显降低( P<0.01),当工龄达到一定的时限,窦性心律异常出现率有所上升( P<0.05),而其它异常心电图出现率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2
表2 不同工龄的噪声作业人员的心电图改变
工龄
(年)
受检例数
窦性心律异常
其他异常心电图
例数
异常率%
例数
异常率%
≤5
86
30
34.9
4
4.7
~10
74
12
16.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