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汉娜•阿伦特之制作的本质 ——在劳动、制作、行动中的认识

    2015年11月11日 13:17 作者:落焱霞
    汉娜•阿伦特之制作的本质
    ——在劳动、制作、行动中的认识
    落焱霞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在《人的条件》中,汉娜•阿伦特从“劳动”、“制作”、“行动”三个方面来划分人的基本活动。在介绍制作的本质中,
    穿插着劳动与行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价值体现,这样也更能凸显出制作之为制作的本质,也是证明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为充分的条
    件。下面就人的三种不同的活动的论述,以期望达到对汉娜•阿伦特制作本质的了解。
    关键词:汉娜•阿伦特;劳动;制作;行动
    一、劳动:人的基本生存条件
    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如何维持人的基本生命是人类
    最先面临的问题,由此一种为满足人需要的主体与对象的混合性
    行为应运而生。
    正如人的生命基本特质,劳动好像与生俱来地伴随在人们的
    活动中。在人的生存之需中,生活必需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为了生存人必须在这些生活必需品的驱使下从事必要且是
    必须的劳动。这种劳动伴随着整个人的生命历程,甚至可以扩展
    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之中。我们无时不刻劳动着,不管是一种
    有形的状态还是无形的形式,我们始终受制于这种生物性的强
    迫,为它在人的活动中奠定了它基础性的地位。
    由劳动本身跨越到劳动结果。劳动结果作为成品也作为原料
    使劳动的结果总被消费,而无法给人留下什么东西,但是“它孕
    育着一种需求:生活的基础是劳动,这股强劲的需求推动力促动
    着劳动不断地继续”①p87。这样人类在奴役的角度下,连续着
    世界的发展和人的永续进程。在现代社会,也许可以选择工作种
    类、工作地方、工作时间,可永远没有选择不工作的理由和自由。
    也就是说,这种使人受制于生活必需品的奴役性活动无法使人摆
    脱与动物的区别,“至多不过是一个高级动物”。
    那么,如何确定人之为人呢?也许只有当人可以确定自己是
    整个世界的主人的时候,当人可以控制自身行为的时候才可以确
    定人之为人。“制作”作为人的又一种活动,为人之为人确立充
    分条件。
    二、制作:人之为人的充分条件
    制作,笼统的说就是独立的人通过双手进行的创造活动。与
    劳动的奴役性相比,制作更侧重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一种自发行
    为,是面对于自然的创造行为。这种行为之后的结果必然与原始
    自然界不同,它侧重表现人的主观性和能动性。这种主观性和能
    动性最直接的外化就是人现实的生活环境——人在自己创造的
    人工世界中去体现自己的其他特性(生物特性除外),如思想、
    生产、活动等。这样,制作首先让人产生了一个可以孕育自己生
    物性外的其他特性的一个场所。
    在这一场所中,人由既有的东西进行创造,打破原本由上帝
    创造的自然的东西,建立起一个人造的世界。当然在这种制作过
    程中,有一种先于制作而存在的且在制作过程中伴有重要角色的
    意象(模型)。在劳动中,或许不需要这么复杂地对劳动本身规
    划,更不需要一种意象或模型来“限制”劳动本身。这样的“制
    作”可以是工匠生产出工具,工具这一对象对自身的改造使其在
    工匠的指挥下展开使用。而对于动物化的劳动者而言,工具只是
    减轻了劳动负担,而如何使工具更适用于劳动、更有利于劳动似
    乎永远不是他们所考虑的。在这样的过程中目的和手段遭到颠
    倒、人沦为机器的奴隶,殊不知工匠人发明的工具和器具是为了
    创造一个世界,而不是为了帮助人的生活。而作为普通劳动的动
    物,这样的情形其实都来源于一些人不得不满足的实际劳动。
    总之,制作,是对人工世界的创造,是人的活动,不同于受
    于生活所迫的劳动;制作是有意识的思想(意象、模型等)指导
    下的活动,并且这些思想不会随着产品的形成而消失,是一种持
    续的活动而不同于劳动的重复,具体来说,制作是意象的永续发
    展,而劳动只是个体生命满足的活动,它永远都无法超出个体的
    生命;制作是针对整个人类、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取自于自然,
    其产品满足着人类,而非单个制作个体,而劳动则是单个人为满
    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进行的对于劳动力的出卖。这样,制作就别
    于单纯劳动,也就使人有别于动物,为人之为人创立了充分条件。
    三、行动:人的多样性的表现
    行动与有明确开始和明确的、可预见的终结的制造和既没有
    开始,也没有终结的劳动相比有明确的开始但没有可预见的终
    结。这种有明确的、可预见的开始与结束彰显着人存在的价值和
    意义,也表现了人的多样性。但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平等,那么人
    与人之间就不能互相理解,也就没有了交流的必要,这样的状况
    下,人永远都只能是孤立的,也就无法通过行动来彰显自身,那
    么人的多样性就更无从谈起了。综合两者,阿伦特说:“只要有
    关言说,事情在本质上就是政治的”。③p3 言说,使不同的意见、
    思想、行为得以彰显,以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达到相互的共存或
    抑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被剥削了言说权的就是被剥削了自由
    行动权,也就是“劳动”条件下的动物、奴隶、动物化的劳动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从事着像动物一样基本生存的劳
    动,但这里的劳动并非此狭义的劳动,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的劳动
    有着双向的维度:这种体能的劳动就其个人而言不仅仅满足了人
    进行生存、繁殖的生物性能,同时也为人自身的“再发展”创造
    基本条件;就整个人类而言,劳动传递了交换的可能。这样的劳
    动无疑张扬了人的特质,体现人的价值、利益和尊严。现代意义
    上的劳动,我想不仅是维持生命体征的劳动,更多的可能是超越
    这种基本需求的劳动。如慈善劳动、义务劳动等已不再受到任何
    劳动的最基本意义的束缚,而是对自由的拓展。这是笔者与汉娜
    •阿伦特的不同观点。现代社会中“劳动最光荣”显赫映在人们
    的脑里,因为此时的劳动不再是单纯维持自身生命体征的必需,
    它强调的是劳动之于社会的存在价值,也是人在社会中实现价值
    的一种手段。就制作与劳动相比较,制作更具有主动性,它受到
    外界环境的约束减小,由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选择自己所需要面
    对的生产材料,来解构一种原本存在的状态,并建构出一种更有
    利于工匠人的生存状态。这样,通过“制作”构建出来的人工世
    界,人不但可以创造各种产品,还可以随意破坏自己制造的产品,
    使人确信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主人,更是其自身及其行为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汉娜•阿伦特[美].人的条件[M].伊利诺斯大学出版,1958年
    版,第87页.
    [2]汉娜•阿伦特[美].人的条件[M].伊利诺斯大学出版,1958年
    版,第3页.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