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5年1月14日 13:18 作者:尹 亮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尹 亮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30
【文章摘要】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是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文章全面、系统阐述了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站位高、立意新、构思巧、阐述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
高职;机械制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568”人才培养模式
1 总体目标
以实施示范院校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等项目为契机,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研究行业与地方装备制造业对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创建一流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起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懂工艺、善操作、通维护、可提升”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可靠保障。
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行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分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作者工作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568”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为: “5”——五共同,即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一流教学条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打造校园兵工文化。“6”——六阶段、“8”——八学期,第1 阶段(1、2 学期),以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以校外实践教学强化专业认知;第2 阶段(第1 学年后暑期), 开展社会实践与企业锻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的能力;第3 阶段(3、4 学期),着重培养学生操作机床、编制工艺、设计工装等职业核心能力;第4 阶段(第2 学年后暑期),深入兵工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强化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培养;第5 阶段(第5 学期),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第6 阶段(第6 学期),依托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将在校所学全面渗透到岗位能力培养之中, 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生涯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