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2010年10月21日 11:01 作者:lunwenchina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改革;特色定位;岗前培训;实习和就业一体化
!gb,Z)i!u:@[0 论文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在坚持特色定位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实施宽口径素质培养,实现岗前培训、实习二就业一体化。要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中国论文网\)H`6wt-bO$ja
中国论文网LB0~)C0i7@C ]?Ed
自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后,受教育者的学习目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变得更实际、更现实,那就是为了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而2006年,我国有4曰万应届毕业大学生冲击市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高达22%,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高职
毕业生。重点院校、热线专业供不应求。对学校而言,学生有业可就,也才会有生源,学校也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既然如此,要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两者达成一致,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7S"oJJ+F0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u[5R!k2T`0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使
用先进技术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的甚至操作工人与技术员两者已难以区分。而且职业种类不等同于专业的分类,这样必然
会出现学生所学专业与日后职业的错位。学生即使选择了某一专业,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也不一定与专业对口。据调查表明,毕业时改换专业的学生比例达到50%。
中国论文网Gi/b(O uI$L
通过企业招聘可以看出,某一岗位的专业要求不是唯一的,有的岗位也没有明确的专业与之对应。除专业之外,企业更注重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实
践经历。高职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应注重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继续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变“招生一培养一就
业”的思维模式为“就业一招生一培养”的逆向思维模式,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学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逐步推进教学改革。 中国论文网u5L(\K`h
二、坚持特色定位 中国论文网X;j,j1l
_qEXY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既不能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又不能照搬中等职业教育的方法,必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础与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系,即把握经济、科技发展脉络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趋势,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培养方向的职业针对性、培养目标的技术应用性。
-CX {X
Qj+P)F&t0 专
业特色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反映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独特的个性和明显的优势。因此,加强专业建设,创建鲜明的专业特色,是增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关
键环节。应针对新兴职业、技术、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开办社会急需的新专业;紧随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跟踪本行业的科技前沿动态,选择社会需求量大、
发展前景好、教学实力强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并在资金投人、师资配备、实验场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品牌,以特色专业的建
设带动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