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
2010年8月07日 11:23 作者:宋军 , 高明贺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供同行参考借鉴。 中国论文网7ot*A4eKPgw
关键词:隧道 断层 破碎带 支护施工 中国论文网3h1~Ui$IPa%p
1 工程概况 中国论文网Yv'Gs2UDj
莲花山隧道横穿莲花山,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表起伏较大,进出口地面坡度30°~50°,植被发育。进口位于饶平县东镇新村,出口位于潮安县铁铺镇洪厝铺村,附近为县X086,交通方便。进口里程为DK174+123,出口里程为DK181+771,中心里程为DK177+947,全长7648m,隧道最大埋深245m。全隧道设无轨运输斜井两座。 中国论文网Y)fa#FzmI
本隧道DK181+618-DK181+718段通过V级围岩断层破碎带,岩体局部破碎,多为强风化碎块状,可见绿泥石化,为断层破碎带,致使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成型困难。根据围岩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要素及施工生产能力,按照“早预报、勤量测、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的施工原则,在拱部超前小管棚注浆预固结围岩的保护下,采用三部台阶法进行施工。拱部预留核心土,周边采用风镐开挖,核心土及中槽运用PC200挖掘机开挖。
g T1H&?-h8R6rI
m'o}0 2 施工方法
8z*rr A3Y'Io'NO0 2.1 超前小管棚施工
z v[+G$Ypt4_0 2.1.1 工艺原理 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管棚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Oa&W/oZ(yOC8Y0 2.1.2 小管棚及注浆设计 采用4.5m/根的Ф42mm小导管布设在拱部,外插角5°~7°,环向间距40cm,纵向2.4m/一环;压注1:1水泥浆液,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中掺水泥用量3~5%的40Be’水玻璃,以缩短浆液的胶化固结时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
+oh
]7Ei'~b(`*Rw0 2.1.3 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