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ez5FjXA r0王伟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a#B5R#e5B@s0摘要:三本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教育创新的背景下,三本院校也应该进行全面地教育改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是三本
中国论文网*UZ!s*l1w"t$L?\院校教育改革重点,需要对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加以重视。本研究立足于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了三本院校
中国论文网oG8}5?`nU/X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现状和实际情况,提供了以突出马克思主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多元化导向、树立正确思想政治教育
%g7B
bZ,x H5@)B e0观念等措施,希望对加速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服务。
中国论文网9os1N$a6_.v9V关键词: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马克思主义;多元化;教育规律
中国论文网1txMUjKb&TM"\8yX Xs1.前言
"O[)pU0Qg/r1t0三本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是三本院校发展和壮大
中国论文网4Ba+_-wU*Q%JRFB'U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
^3l.?
|hw,~6i f0在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需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尝
中国论文网/Z-i~2Y2mxv8R试,在课程改革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和规范性,从对三
e ynH_0本院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入手,通过多种措施实现三本院校思
k([
T6PxO;Nlv0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扩大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围
中国论文网&gC0Up#t:Z
d和领域的基础上,更广泛地挖掘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价
&U%Xs'`oI#dK0值,在有效提升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同时,实现他们认知、
W
l O\o0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中国论文网y$f.L$h?)E[~_2.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现状
中国论文网's
W&@;{k4ikts[2.1 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复杂化
:ZM{8z3Qc&X~0三本院校是多种文化的载体,是科学和技术的传播主题,是
中国论文网C:S%t&B g*c1A多种制式和文化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
[cOy?$}2PK9w0大学生的主要战场,当前三本院校中西方意识、个人主义和极端
中国论文网2l
_7~1i#gUC思想都广泛地渗入,这不但给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
中国论文网[l.C\n1t:r Z更会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影响,其中的意志不坚者会放弃正确
中国论文网YO'[.E@'A$Pfql的信仰和思想,进而转投到敌对势力的环抱。
中国论文网^xW;p)Wp;p2.2 三本院校出现马克思主义地位的下降
中国论文网)pC
zWMI!OZ在思想活跃的今天,一些三本院校的大学生错误地将马克思
d%Y"?x)M%W,^T8p"Q0主义看做一家思想流派,这种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将
x-o.t#UB0会引起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混乱,进而失去了三本院校
中国论文网Q&a|,u^3h,J3z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l|W2[02.3 三本院校学生对本土文化认同度不高
中国论文网
U
U_t3ri当前三本院校的学生正在享受着改革开发的成果,他们接受
rmly2B-R9R0可口可乐、肯德基,讲着美国大片和法国奢侈品,进而会忽视了
中国论文网{ ^L3g
j"@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精神上的空虚,进
3DM/O2GTm,t0而出现道德的沦丧。由于没有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这样的现象还
中国论文网SF/PE#Q7F会加剧,进而对三本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造成障
中国论文网!@\)Q1MvQ!_碍。
中国论文网t9KNh(}%Q(O3.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中国论文网|.f8gc9w5J W^!so~3.1 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中国论文网JAB)f*w0p!b7b要在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思政课程体系进行改
jU:A7Y6P|
e6]!R0革,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进行突出,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
q#i
LsPtTnC:p0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地位,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引导三本院
.u0HU;_3fg`,l_e0校学生探寻出思想政治的出发点和根据地,要让学生深刻理解马
中国论文网C6mh!T#QD7g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在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V#?(f'^)dE9aj|0打造出鉴定的信仰和思想体系,做到对腐朽思想、个人主义和消
n.wRwOB `p0极思想的有效抵御。
`d4K9R-|eg03.2 把握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中国论文网n4~PMb!T三本院校院校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做到
'}~zy"N0]6h0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使其做到与时代共同进步,与社会主义共同
SF)B l;mrr&QN0发展。要在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吸收健康积极的文
中国论文网"bImajE化和支持,将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向前进和发展的轨道上。
中国论文网,mQ
_S#n4e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社
,jhve;[;G@8G qn0会主义文化,又要重视大学生心灵世界的改变过程。我们要以健
SM N$|+R n1|0康、高雅的文化扶持和引导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增强三本院校
中国论文网dB B\o h生的鉴赏能力,降低低俗文化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中国论文网2R&Tk0hj5jVmY0X3.3 坚持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多元化导向
Fo)ICQP|.td"?q+w0三本院校院校思想政课程改革要融入多元化思想。一方面,
3x%dct$]'@0要尊重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历史沉淀意义的优秀传统文
中国论文网6y,q.va`*eL;Z化;另一方面,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思想中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成
中国论文网T'N1as;G
h1|果,在碰撞、交锋中形成对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促进,
u_(o(W
CQ.v"t0进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多元化发展的主导思想是以开放包容
4E`
P va2B\Z@0的文化心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做到对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中国论文网HK{"Af5y"q0B"v2p不断创新,实现批判性继承,达到为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
+{(`0tSqM0更多素材和精华的目标。
8q:w5kp#uq03.4 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中国论文网v$\-OND#|hT8N$L在时代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
中国论文网]f-geW.R7F#Mhh到与时俱进,通过树立开放与民主的观念来提高三本院校思想政
f?1_3@LH+X0frBX0治教育的有效性。三本院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对课程体系进行
中国论文网;q}h4gv*E有效地创新,使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足够的承受力去应
中国论文网WuM]?(j`j|R对社会的发展的考验。在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
中国论文网7kB&r+b;LF{y中,要坚持做到正确引导学生,不能让尚待发展的学生在复杂的
中国论文网SFT9Vi,Z5q-d8X社会价值观念和流行意识中随波逐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思
中国论文网0rfw)cU^想政治的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多样的尝试,实现三本院校思
Dr8UO/z}/f Ssy0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在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8n0J1G$U`Y9U0我们要和平、认真地对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接受他们的
中国论文网5e \rSyS7E
Hx;H"{r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只向学生宣
Xd6hp/Dk]F0布一些不容置疑的道德戒律,要鼓励学生善于、敢于提出自己的
中国论文网a@I1zQR(D观点。要想取得个性间的相互认同,就必须尊重学生思想的个性
中国论文网[T@ys7A f~化,通过对个性化的不断塑造和彼此融合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论文网w$O!T3E7`2OQM9]才会更加充实和丰满,大学生个人发展才会日臻完善。
AcP&{hH0结语
F/v,W!JO.o.`w(_0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来
中国论文网/c2o^^-?2t~r讲非常重要,需要对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予以高度重视,要看
%dS?T
fG{3^0到三本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迫切性,要有长期工作和艰巨的
]0dZ&@ h5H,W#Y9a0思想准备,在坚持不懈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改革来提高三本院
中国论文网:O+ULE3_vG3c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和效果,使三本院校大学生找到科学而全
中国论文网I:]Bx|
IP6A面发展的基础,在全面成长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对国
中国论文网;I9h.F
UDJz \1X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特殊意义和贡献的人才。
3b+^0]fWwBIm0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q
c/y3L_ |.Q/Y[1]牟萍,徐敏.探析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论文网"e%f7yGhJ,i9P改革[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中国论文网;sG%hZD[2]王顺芬.“两课”教学改革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
i1u$Q)W7E,iA9~0观要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中国论文网8c4}%ei
Z[F8y,s[3]张彩霞.以人为本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J].青
JJy+}o]0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03).
中国论文网M'sp$m.hGw[4]王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1[/H.y_L
b0[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中国论文网E)`J.jr*J1dd$H[5]李炳论,丰硕.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
lc/Y7Qx&T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
Wd!v2p$~/g0 中国论文网!I
[6c5nX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