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及组织活检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应用CT定位引导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或功能区小病灶50例。结果:胶质瘤19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炎性肉芽肿11例,转移瘤2例,脑脓肿2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膜瘤2例,皮样囊肿2例;病灶直径 0.5~3.0cm,均在CT定位引导下显微手术全切除。结论:CT定位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中国论文网TW|(EH-c{中国论文发表中国论文网Mza^t*A
N'h1t$m【关键词】 CT定位;显微手术;脑内小病灶
中国论文网+ET(LOs+o7i1\*g/m H'kGe:yT(g z$k1J0 对于脑深部或功能区的小病灶,开颅手术切除要求做到定位准确、创伤小,CT定位引导下显微手术能够达到这种要求。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在CT定位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内小病灶50例,疗效满意。
Ex.cdZ5O@P!^0中国论文网7BtNsp 1 临床资料
中国论文网O] qQ.re3UP?t中国论文网iFvG{?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0~65岁,平均38.4岁。50例病人中头痛、呕吐12例,偏瘫13例,癫痫15例,语言障碍6例,偏侧肢体麻木4例。所有病列术前均作CT或MRI检查,病变位于顶叶18例(3例位于运动区下),颞叶14例(2例位于颞叶内侧面),额叶9例(1例位于语言中枢皮层下),枕叶2例,基底节区3例,丘脑2例,胼胝体2例。病灶直径0.5~3.0cm。术前CT表现高密度21例,混杂密度16例,低密度13例;MRI 均示病灶边缘清晰,9例伴周围脑水肿。
中国论文发表S0J)R;u%[6J{2o0Cz+y Z3O`'i-W0 1.2 手术方法 术前均经CT扫描对病灶进行定位,在头皮上作“十”字形标记,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以“十”字交叉点为中心做头皮直切口或瓣形切口。选择切口的形状避开脑功能区,形成4~6cm的圆形骨窗或方形骨窗,剪开并悬吊硬膜,然后头皮复位,头皮“十”形标记交叉点正下方的脑皮质处为手术进入的位置,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此处脑皮质,根据CT或MRI资料,仔细分离,逐渐深入,找到病灶,将其全部切除。术后标本均行病理检查。
中国论文网zj5Sm3ocl中国论文网9D7f$X)sa ~N/La,S[J 2 结果
\w;^4|]3KwI07GE*m7EF3u
y7b `0 2.1 病理检查 胶质瘤19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炎性肉芽肿11例,转移瘤2例,脑脓肿2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膜瘤2例,皮样囊肿2例。
中国论文网B
lkD]6|m"k.g#ee中国论文网 e3H7j$M'i f\T 2.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术中一次性找到病灶,均行病灶全切,术中出血少,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1例,术后出现偏瘫,3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随访2年,胶质瘤手术后复查CT无复发;15例癫痫病人中10例症状消失,5例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2例6个月后癫痫症状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另3例至今仍有癫痫发作。2例转移瘤8个月、1年后全身多处转移而死亡。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皮样囊肿、脑脓肿术后随访2年均恢复良好,无复发。
#|dE@0U,x |3u03 讨论
中国论文发表中国论文网;tw[DPbc
O0G8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