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胜任力调查
2014年3月05日 16:14 作者:高静 杨红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胜任力调查
高静 杨红 河北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3205。
摘要:本文以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网络、电话访谈,等方式,总结分析了他们在海外的文化传播能力现
状,及文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得到的帮助。
关键词: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胜任力;问题;帮助
一、前言
中国教育部于2006 年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计
划”,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在当地从事汉语教学。这是中国国家汉
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
缓解各国对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而实施的一项计划。
新时期的汉语国际推广一改单一地将外国人“请进来”的模
式,而是主动的让汉语教学“走出去”。
我国于2004 年开始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目前已选派25000
多名教师和志愿者,这些教师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34 个国家。
这一举措成为提升文化传播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这些教师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不仅担任着汉语教学任务还肩负
着文化传播的重任。传播能力又叫人际能力,美国学者特伦霍姆和延
森定义其为:“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化传播能力分析
汉语教师海外中国文化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外语语
言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跨文
化融合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针对以上能力,本课题组向往届及
现任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发放问卷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7 份。
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外语语言能力:指外语学习和应用的能力,能应对日常生
活、教学及社会交往中发生的外语言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
受访者中91.5%是专职英语教师,其中大学英语教师占到
46.8%。因此,他们在语言上有很大优势,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
日常生活、授课及社交活动。在思想表达方面基本没有障碍。
2.表达交流能力:指善于利用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进行沟
通和交流,实现更好的合作。
由于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为专职教师,在国内都具有丰富的教
学经验,出国之前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和培训,同时经受过严格的
筛选及选拔。因此大家在沟通合作方面都很有自信。仅有8.5%受
访对象表示在语言表达方面欠缺,这影响到沟通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