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粗针穿刺活硷(NCB)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方法:复习93例乳腺NCB切片,进行分类和分型。部分诊断困
f4fA9E e4g8Vf0护理论文发表 ,L+U
mq*b@2B0难病例选用p63、CD10、ER和p120鉴别。结果 良性病变61例,乳腺癌30例,1例良、恶性不能肯定;1例未见乳腺导管和小叶结构
7JG9L6}[;gh?y!BN f01o:{,W'A[C2cN9{t0。结论:绝大部分乳腺病变NCB能够获得正确的病理诊断。
中国论文网1p{2au M&\%e【关键词】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护理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g&W*z9DD!a4?X|,L#GeYZ_Zh c0 随着乳腺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乳腺癌治疗的革新,乳腺粗针穿刺活检(needle core biopsy,NCB)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作
护理论文发表 !V_m
_ZFY0中国论文网%L/G$dV5d2k用越来越重要[1-4]。目前,病理科接受到的乳腺粗针穿刺标本逐渐增加,病理医师需要担负起在相对有限的材料基础上给临床
中国论文网xJl"QKU%M&WO m4S-E7G-D0提供全面而简明的报告,同时,病理医师如经验不足易给临床发出错误的病理信息[1,4]。本文总结了近2年我院乳腺NCB病例,
J,IwG+_5t*h%M0)miPL]#}0对于诊断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以便降低风险和避免错误。
中国论文网%KP7U1p%Te9j 1材料与方法
中国论文网
mg;M+GvLL 1.1材料 收集我院病理科2009-1-2010-12间93例40-60岁乳腺NCB材料,包括原始取材记录、HE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2dz#U$dJN9Om1]M3c|0中国论文网]!gen,GF#y和原病理诊断。其中有后期肿块切除手术病理资料27例。
&xI;E a2~`0 1.2方法 取每例送检组织2~6条、长度0.3~2.2cm,直径均为0.1cm。常规中性甲醛固定,每条标本并列包埋,切片厚
中国论文网+e'pDM&k:E6b3p中国论文网
P1`jC/W1S4?m。使用Qlgmpus BX51显微镜观察(高倍视野面积为0.24mm2),按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进行病变分类和分型。
)hNt*lh6@E0 1.3免疫组化 良、恶性病变鉴别一般选用SMA、p63、CD10和ER抗体;HE形态为浸润性癌临床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方
中国论文网
z tZ&{K"s]A$UxpGck e^M!s0案者选用ER、PR、c-erbB-2、p53、EGFR和Ki-67。
B%Vct![0?Y(~.v#N0 1.4结果判定 阳性物质呈棕黄色。SMA、CD10、CK5/6和34?E12胞质阳性;p63、ER、PR、p53和Ki-67为胞核阳性;
`Tu(M6T/B&e
L0
w%|:eP\0Mv,m0cerbB-2、EGFR和E-cadherin为胞膜阳性;p120导管癌为胞膜阳性,小叶癌为胞质阳性。
中国论文网6A%Bp-hx!I)R#l-r 2结果
%]*zn ]e y
z0 2.1乳腺疾病检出率 93例中,良性61例,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9例,腺病23例,纤维瘤11例,乳头状瘤5例,非典型导
LV9XP'i V(s\0I [KT|?6G/zT\0管增生10例,炎症2例,脂肪坏死1例。乳腺癌30例,其中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4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
+g\Spe05H(E2W3~bc2z8XR0导管原位癌2例。1例良、恶性未定;1例未见乳腺导管和小叶结构。
X;q;^aV0 2.2需用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比率 见表1。其中乳头状瘤、非典型增生、小管癌、神经内分泌癌和导管原位癌均需要结合
中国论文网 U| qJ}
u"p$QR7w"V`g0HE和免疫表型诊断;只有黏液癌通过形态学即可诊断。
中国论文网3N&OZ J6{ p*OJT UDH,普通型导管增生;FAT,纤维腺瘤;IDC(NOS),浸润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LC,浸润性小叶癌;DIC,导管
a%I]8cUv8K0Opfs'~
E0原位癌。
中国论文网M1z%b/ho'e 3讨论
r4py#e
Y3cx"]0 本组大部分乳腺病变通过超声引导行NCB能够明确诊断。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如果获得准确的病变部位标本且病
中国论文网o[MTR"E*A(XD FM~#ZI#b1P(ibN0变组织足够(一般3条),就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组织类型和分级,预示预后和治疗方案的免疫组化染色结
%YClF(w9sGS0.VAzS;t)U-W,p0果)。但是,仍然有一些病变NCB病理观察困难,存在一些诊断总是和陷阱[1]。
apx'V{3q2s{J0 3.1良性硬化性病变与浸润性癌 乳腺良性硬化性病变主要为硬化性腺病和放射性瘢痕,在切除标本中与浸润性癌鉴别有
'FkC$h-L0F3|)N7O#b[1^7]l0难度,但通过低倍镜观察是否存在小叶基本结构,一般硬化性腺病还是能够识别的;放射性瘢痕因低倍镜下可见到腺管呈放射性
`*I5f,H%xIj0中国论文网?+?p1z?U
sv\排列及中央有纤维瘢区,也能够首先考虑到。但在NCB中,常常见不到硬化性腺病所扩大的完整小叶和放射性瘢痕病变全貌,加
:Q?O;Fm1G0中国论文网ij6z+Y1a8SU0E
{ z B`之组织有挤压,易造成过诊断。因此,对于疑为浸润性癌,但细胞核分级低、呈腺泡和管状的病变应该用肌上皮标记物进行免疫
]^V3d
jf0中国论文网H0u&E'D'S*y组化鉴别诊断,如腺管存在肌上皮层则为良性硬化性病变。
中国论文网rOH/g(o 3.2浸润性癌 乳腺癌在NCB时需要确定是否有浸润和分型,本组标本大部分能确定,仅1例诊断导管内癌者手术切除后为
w$\n/zh}j%a/o%Q0U0w_9|*d n.O;X0浸润性导管癌。因此,在NCB诊断导管内癌时应告知临床取材标本局限,不能除外有浸润的可能性。NCB组织易被挤压,浸润性癌
J^.?,L e@02euy5so|8?'j%n0的腺管常被挤压呈条索状,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难以区分,此时需要做E-cadherin和p120进行鉴别,前者导管癌阳性而
+V-k"Rd8y0中国论文网~&{A7n(_B-Q!x)P7{Q小叶癌阴性;后都导管癌和小叶癌都可阳性,但导管癌阳性位于胞膜而小叶癌位于胞质。建议诊断小叶癌时应经免疫组化证实。
/x@~/@o!Z3l8v0 3.3预示治疗和预后的免疫标记物染色 随着临床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保乳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临床要求病理对NCB
y%~$E'V+?$wjI@%G#~
|0中国论文网5R
T!d|MZI乳腺癌组织行与治疗和预后相关的免疫标记物检测。通过本组观察,我们认为如有足够的乳腺癌组织(组织微阵列所获得的面积)
-mBd/U&Dx#|2Jb T0)W7v"d.?V\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