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作用
2013年8月05日 10:03 作者:王秋霞(句容市天王中学,江苏 镇江 212400)
摘 要:交际功能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英语课堂交际化是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核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与交际活动是无条件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活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设交际活动的教学情境
首先,教学活动是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卡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或使用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时代的语言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都参与活动,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感的形成。
其次,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进展,两者相辅相成。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比如在教学关于“Christmas Day” (圣诞节)的内容时,就可以把教室简单设计成充满着圣诞节气氛的温馨场景。有位语言学家指出:英语的实际性和交际性,是通过模拟运用和实际运用来“习得” 而实现的。克鲁姆(H·J·Krumn)也曾说过: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可见,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教学情境,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活动模式
个体参与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中以“大合唱”、“小组读”为主要活动方式,整齐划一,书声朗朗。诚然,这种练习方式在教学中是需要的;但新课程则更加突出强调构建以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要确保学生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交流的话语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语言操练和语言实践的密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配对交流或小组交流的形式,或者是两种形式结合。配对交流可以是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是由教师指派;小组交流可以是分排、分组、男生组、女生组和混合组等多种形式;目前英语课堂上用得较广泛的是异质分组的形式,也就是将男生与女生、成绩较好的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与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使全班各个小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一种互补,以强带弱,充分提高全体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频率,让学生有更宽泛的交际空间,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在学生分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小组之间来回巡视予以观察指导,或者直接参加其中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实践证明,经常运用这种方式的课堂交际活动,既激发了少数“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