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学习型团队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形成的研究

    2014年6月13日 13:26 作者:王淑慧
    中国论文网+uJ-u{%Ywx!v
    学习型团队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形成的研究

    _kdY2K:o0
    王淑慧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4f1Oq Sa0
    项目基金: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从学习型团队构建的角度探究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项目编号为11A03。

    m$?0Ww P(V0
    摘要:本文从创新素养的构成入手,结合学习型团队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讨了学习型团队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形成的机制,
    为创新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一定借鉴。

    {x/H Y[w^n0N*N[0
    关键词:学习型团队;创新素养

    %I2ZM^n&i6~ d0
    1.创新素养的概念与构成
    创新素养是指一个人平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和修养,对于学生来说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1T `4^7To-tU~c d0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创新素养是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主体个性的人的重要要素。具体而言大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善
    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素质。
    从结构上来说,创新素养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是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其中能力要素包括创新知识结构
    和创新能力,精神要素则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人格等心理品质。其中,创新心理品质,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精神意志和求异个性品
    质是创新素养的特质内涵,创新知识结构是创新素养的内在基础,创新能力是创新素养的外在表现。
    中国论文网Q C,EcKNas5{
    [2]从流程上看,创新素养创新素质是由人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基础(创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外部条件(所处的自然环
    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实践条件等)协调作用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整体素质。
    中国论文网"L"c#dP'Dmh pr e
    [3]它应该包括积极的创新意识、敏捷的创新思维、良好的创新能力,主动的创
    新行为、坚韧的创新人格。
    中国论文网GIv2Jm2j g
    [4]2.学习型团队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形成的机制分析

    P1~u,vd1St'@0
    2.1.积极的创新意识的形成
    笔者在课程《摄影摄像技术》与《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两门课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创作,
    通过实践过程与结果的观察,结合对学生做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团队的创新意识不高,团队内部成员“等靠要”观念明显,翻拍
    的拿来主义表现突出,对创新缺乏认识和追求。团队中的成员大都难以从长期的个体学习习惯中形成的“自我”中心走出,做到
    有意识的自我超越。
    传统教育大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已经形成了为自己为奋斗的竞争的心智模式,而且传统模式中强调标准
    答案的评价方式也将学生的心智模式引入刻板化法相,在团队中进行共同完成任务时,学生缺乏自我突破的动力和完成任务的驱
    动,难以有效突破刻板化的心智模式形成清晰的创新意识。因此,学生积极性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学习型团队的两项修
    炼辅助,一是改变标准化刻板化的心智模式,二是本着突破旧我的愿景,形成明确的创新意识。

    V/_4\~$}s4{0
    2.2 敏捷的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对于团队中的任务,课下不限时的协作任务总比课上限时的协作任务完成的出色,这说明只要有足够的
    时间,团队任务将可以得到不错的解决,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团队的效率,团队的效率关键又在于对于一个新作品的思维敏捷性。
    学习型团队强调团队任务的一致愿景性,既假定团队成员对任务完成有着一致的期待和全力以赴,同时团队学习还强调团队
    的系统思考性,即团队的思考具有整体性、完整性和互补性,这两者正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必要条件,思维在碰撞中才能产生
    火花,这里的碰撞就是基于共同愿景的系统系考过程,在思考中产生的火花就是创新,系统思考的效率决定了创新素养思维的敏
    捷度,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
    中国论文网(u)u$t VF|$lP-R
    2.3 良好的创新能力与主动的创新行为的产生
    创新意识是先行条件,只是提供了创新的意向,逻辑敏捷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可能完成的能力前提,但是能够创新素养中最核
    心的构成要素在与创新能力的获得与创新行为的执行。
    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借助敏捷的创新思维迅速准确的定位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面临的任务总是不同的,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学生如何能够保证获得了足够的创新能力并有效实施和执行?有效的
    途径就是保持不断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学习型团队的团队学习要求团队成员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和共同愿景的特点,使
    得团队智慧高于成员个人智慧,在倾听、会谈、讨论和辩论中提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通过付诸行动的
    创新行为达成团队的共同愿景。

    :iX-RFo0
    2.4 坚韧的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素养与怀疑精神密不可分,没有怀疑就不会有创新,但是并不是每个怀疑都可以通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
    创新行为做成一个创新的事情。怀疑得到否定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还需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
    在学习型团队的任务设置中适当设置难度系数较大任务,并预设多种学生创新失败的反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形成不放弃
    不气馁的坚忍不拔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坚韧的创新人格,通过对学习型团队的精神建设促进团队以及成员的创新人格培养。
    中国论文网Ea)m"V6Dp.]
    总结
    笔者在对学习型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发现其对创新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因此,本文从在探讨了创新
    素养的定义与结构后,从流程性构成上分析了学习型团队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形成的机制,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进程了一定
    理论与实践支持。

    "S3^} ?|H0
    参考文献:
    [1]曹红旗,王桂亮.创新素养与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3,09:80-84.
    [2]吴淑芳.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60-61
    [3]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M].南昌大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1-12.
    [4]孙巍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南昌大学,2010.18-19.
    作者简介:王淑慧,女,1982年出生,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助教。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