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完善探析
2018年6月08日 09:41 作者:王玉宝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越来越明显,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开始加强对于内部管理的重视,希望能够通过内部控制来进一步完善单位管理中的漏洞,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下面我们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会计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受政府部门的管理,单位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政府部门指派。政府部门在指派管理者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考虑的是管理者对于国家的共享等方面,因此对于管理者管理素质以及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的考虑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使得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对于财务工作缺乏一定的认识,对财务工作与内部控制重视不到位,这使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对于资产的控制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部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如果固定资产出现问题就重新购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即使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单位的职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也不是非常重视,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作用。另外,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相互攀比,为了能够在同行业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不惜巨资购买固定资产,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居高不下,使得管理的水平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单位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预算控制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受我国政府的监督与管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定期都会给相关部门预算计划,让相关部门能够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安排与计划。由于定期的预算计划申报,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财务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财务管理与预算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编制预算数据上,因此影响了行政事业管理工作的效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
(四)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它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非常的普遍,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无法有效的发挥,这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问题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