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
2018年3月15日 08:41 作者:覃明军内容摘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语文功底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打好的。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知识的过程。注重语文知识平时的积累,能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积累。
关键词:语文 语文学习 知识积累 初中语文
我参加工作15个年头了,在初中语文教学岗位上爬摸滚打了15年。知识好像是大海,而我不过是个在海滩上捡贝壳的“渔家女”。十几年的教学和学习,我也有幸捡到了几个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积累语文知识的几个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多读课文、多看文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材都使精挑万选出来的“精品”。平时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进入语文知识的“语境”,这对学生积累知识是大有好处的。
通过课内的学习,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文体常识等基础知识,注意积累阅读方法、写作技巧、诗词感悟等方法技巧,还要从课内文章中汲取并积累情感品质、审美情趣、人生价值观等思想,以便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二、课外引导,培养兴趣。
教材只能传授基本知识,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还需要课外的“营养”。老师可以在完成课堂人物后,讲讲历史名著中的小说故事、名人轶事、文学笑话、经典典故等等。展示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兴趣。
课外积累包括从名家名篇、古典名著中继续积累课内需要积累的方方面面,从广阔的生活中积累知识,如观察并积累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观察国家领导和名人的言谈举止、声色风貌等,还可以从互联网和各类媒体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三、学习语文的几个“贝壳”——语文积累知识的方法
(一)、捡哪些“贝壳”——积累哪些知识 。
1、字词和注解积累。让学生积累每课字词。每册语文课本,包括文言单元的基本字词,要求学生反复摘抄积累,弄懂书下的注解,掌握其中重要内容。
2、名言警句、好词好诗的积累。 准备摘抄本,多抄名言警句,包括教材、课外书、小说、互联网和媒体杂志。老师可以举行名言警句交流活动或比赛。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做到更好的积累,可以让学生扮演诗歌、文言文中的角色,吟诗作赋。
3、积累优秀语句。 学生在平时上网阅读使,遇到好的习作、美文,在平时的练习册以及考试的试卷上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积累其中好的段落。鼓励学生仿写。我经常让把学生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这样起到榜样的作用,有利于积累。
4、积累语法知识。从基本的积累起:词类分类,短语,单句,句子的组成,句子成分,修辞手法等等。这些知识要讲细、讲透。可用口诀记,如划分句子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二)从哪里捡到“贝壳”——积累知识的来源。
1、书本。包括教材、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评论、小说戏剧、优秀作文刊物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吸收“营养“的来源。
2、报刊杂志。报刊杂志紧跟时代,不断更新,有许多新的知识可以了解,把握时代脉搏。
3、互联网。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包罗万象。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吸取有用的知识学习,利用好互联网。网络收索可以帮学生解决查找资料的麻烦,扩大学生知识面。
4、生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