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说明文教学突围之路
2013年8月23日 16:30 作者:赖冬美寻找说明文教学突围之路
——浅谈说明文的有效教学
赖冬美
(河源市龙川县通衢中学,广东 河源 517300)
摘 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说明文的教学基本处于冷区状态。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突围而出呢?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有效教学
语文教学中,记叙文有清楚的要素、优美的语言,议论文有雄辩的技巧,都较能为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唯有说明文的教学,历来以枯燥的内容,教学过程难以生动的特点让教师们头疼,甚至有教师上课时,只提供“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说明文的教学基本处于冷区状态。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学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道理。中学课本所选的说明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文中蕴含的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努力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勉为”变成“乐为”,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一、运用直观教具,点燃兴趣之火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实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等。这类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可视可感的客观事物,对这类说明文若能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恰当运用图片、录像等直观可视材料,变抽象为形象,将说明对象由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好奇心和新鲜感会使学生兴趣大增、畅所欲言。同时直观的教学手段还可化解说明文学习的难点,降低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从而在学生心里点燃一把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之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苏州园林》的教学,借助于教学软件中集成的苏州园林的影视和图片等多种资料,可以将事物的特征形象直观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事物的特征有一种感性认识。比如苏州园林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花草树木” 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的安排等,通过关于园林整体的视频朗读资料,学生都可以得到较圆满的认识,而且对理解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的写法能有很好的理解,同时运用得当的教具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其语言上的准确,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