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理工论文
  • 基于设备可靠性的电厂设备管理   

    2021年11月08日 09:41 作者:陈柏杭   
     (广州环投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摘 要:以设备可靠性为基础电厂设备管理,围绕关键功能部件开展识别、模型、监测、评估、维修、分析等工作,形成完备的 PDCA 闭环工作;从生产、安环、维修、库存、供应等五个角度来识别除关键功能部件,为这些功能部件建立失效评估模型,在生产过程中及时监测这些部件的劣化,使得这些部件的可靠性得到保障且总体维修费维持最小;定期对模型,监测、评估、维修方案做综合分析,根据需要调整或完善分析模型、监测手段、劣化分析以及维修技术标准或维修作业标准,甚至可以调整某个功能部件需要采用可靠性维修策略。
      关键词:可靠性;ABC 分类;点检;失效分析;PDCA一、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
      (一)概述
      根据设备工程的定义,可靠性是指产品、设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目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锅炉(含焚烧炉、余热炉)、汽轮机、发电机、变压器、风机等主要生产设备在可靠性管理方面的论述有丰富的资料,但往往关注于具体设备;而实际生产中,经常不仅需要考虑完整的生产系统,还需要考虑生产计划、备件库存等制约因素,本文试从设备管理角度阐述推行设备可靠性管理。
      (二)关键设备部件的识别
      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其可靠性,不仅指各个单体设备的可靠性,还包括从生活垃圾入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配电等完整系统的可靠性。由于设备众多,只能针对特定的设备进行可靠性管理,才符合投入产出最优化。
      单体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先对单体设备按照生产、安全、成本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划分为 ABC 类,更进一步识别出生产线上的 ABC 类功能部位,这些功能部位对应着特定的部件。依托于系统中的 A 类部件,是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核心对象。划分方法如下:
      表一 设备部件 ABC 分类方法
      因素  故障后果影响  分值  权重
      a.停产  10
      b.影响产量或品质等情况  5  1.生产因素
      c.影响不大  1
      0.5
      a.带来刑事责任  10
      b.导致行政处罚  5  2.安全环保因素
      c.影响不大  1
      0.5
      a.修复后性能无法复原  10
      b.修复后性能可复原  5  3.检修因素
      c.容易修理  1
      0.3
      a.无备用部件  10
      b.有一备用部件  5  4.备用因素
      c.有多备用部件  1
      0.2
      a.采购周期 3 个月以上  10
      b.采购周期 1 个月到 2 个月之间  5  5.市场供应因素c.市场供应充足,可零库存供应  1
      0.2
      对设备部件按照以上打分,得分在 9 分以上者属于 A 类,在 3 到9 分之间的,属于 B 类设备部件,得分不高于 3 分的都属于 C 类设备部件。根据经验,总数量的 10%左右的属于 A 类设备部件,20%左右的属于 B 类设备部件,C 类设备部件数量在 60~70%之间。
      (三)关键部件失效分析模型与点检标准
      A 类部件属于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核心,是点检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对象之一,能做到实时在线监测的部位,尽量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同时,要为点检人员提供检测这些部件的专业检测工具。
      3.1 关键部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模型通常是一套分析软件,内置了一种以上的分析算法。
      失效分析模型有几个来源:一个是设备厂家提供,另外一个是设备使用过程中自主创造或调整,还有一种是外购第三方专业公司提供的分析模型软件。失效分析模型,既可以和在线监测系统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单独使用,在线监测系统只是作为其数据来源之一;因此,企业在选购失效模型分析软件时,除了考察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外,其提供的对外集成能力也应该时考核的内容之一。
      3.2 点检标准
      点检是指按照一定周期,通过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工具、仪器,对设备上特定部位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判定设备是否出现异常,包括运行人员的日常点检、点检人员的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 3 个层次的点检工作。
      实行“点检定修制”的企业,点检标准是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之一,融合了传统的润滑标准、保养标准、点检标准等日常维护标准。
      (四)关键部件工况监测与可靠性评估
      失效分析模型和点检标准,都属于静态的信息。设备运行时,其工况是在不断地变化。通过实时的在线监测系统或者人工检测,可以获得设备的工况信息。设备维护人员能及时获得设备的工况信息,以便综合其他来源的工况信息,做部件失效分析。
      对设备部件做失效分析后,要根据结果,对部件做可靠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对设备的点检计划做适当的调整,对失效部件加强监护;同时,也要作为下一阶段的维修计划的一种数据来源。当然,并非关键部件都有失效分析模型或者有足够数据做失效分析模型,对这些部件发生异常后,应该适当调整点检计划,加强监护。
      (五)维修计划
      基于可靠性的维修是一种基于状态的预防性维修工作,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包含人力、资金、备件、工具等各种资源)来保持设备可靠性。预防性维修的时间间隔来自两个方面:设备厂家建议的时间间隔,根据部件劣化规律获得的时间间隔。设备厂家建议的时间间隔是单台套设备的,而电厂是流程型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设备的维修间隔和部件工况,找到最合适的维修间隔。
      编制维修计划时,对维修对象的单体设备,至少满足以下一个目标:
      (1)维修费用率最小;
      (2)修复到最大可用度;
      (3)满足可靠性要求且维修费用率最小。
      不同设备部件对应不同的目标,关键设备部件,应该按照(3)来执行;贵重部件库存不多,按照(2)来执行;不影响安全的,按照(1)来执行。
      通过上面的维修目标,可以确定各个部件的维修策略,再配合各个部件的维修分析模型,最终确定各个部件的维修时间间隔。

    e2\roU/[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