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2014年8月06日 16:20 作者:吴大放 杨木壮 姚漪颖 刘艳艳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吴大放 杨木壮 姚漪颖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刘艳艳 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1078)、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基于 GIS 的《土地利
    用规划学》典型案例教学研究”(2013JK134)、广州市属高校科研计划一般项目;(2012A014)、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
    二批)课题“基于 GIS 的土地经济学网络课程辅助教学设计研究”(12A037)共同资助。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课
    程教学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教学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改革;GIS 技术;实践教学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跨度很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
    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长期以来,我国
    的土地科学发展滞后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已
    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
    展,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土地在
    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法律地位进一
    步增强
    [2]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懂土
    地利用规划基础知识和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综合性
    人才。该课程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3 年教育部更
    新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
    理等专业中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要求土地利用规划的教学能反
    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在人才素质的培养方面强调宽基础、强能
    力,有良好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3] 。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国土、城建、规划、
    农业、水利、交通等职能部门以及规划设计企业对土地利用规划
    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掌握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专业技术
    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上的急需人才。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土地利
    用规划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时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提出
    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最终形成自主培养的土地利用规划综合素
    质的高级人才队伍
    [4] 。
    二、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广州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
    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
    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广州大学于 2002 年设置了资源环
    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同时还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点,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土地管理人才。虽然办学时
    间短,尚未形成教学模式的长期经验积累,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广泛吸收和参考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土地
    科学发展趋向上看,应不断加强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与配合,
    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并得到有关专业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持,但是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
    一些不足之处,并不符合当前土地管理的发展趋势。例如教学大
    纲、教材及参考资料经过努力从无到有基本已具备,但随新的法
    律法规,相关规程体系的出台和变更、教材的不断更新对原有的
    这部分资料都需要及时地加以更新和充实;教学手段方面还需要
    新手段和新技术
    [5] 。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传统教学以教学视频或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教学效果不
    甚理想,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发展的必然。
    GIS 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
    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可实现从感
    官、计量和逻辑上对显示空间进行模拟,对各类信息变化进行仿
    真,模拟自然过程的演变等,这是其他教育技术所不能实现的。
    现有实践教学目标强调的是“验证理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
    训学生多种实验技能”。因此将 GIS 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
    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增加该课程 GIS 数据库、演示的范例和课
    后实践练习操作等环节,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学》从定性描述
    到定量分析和模拟预测,形成与学生的轻松灵活互动交流,使教
    学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4] 。
    现有研究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改革、实
    践教学环节内容设置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建议,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该课程的授课效果,但在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及具体操
    作上未作深入探讨。基于此,今后该课程的改革方向将探索利用
    GIS 技术和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技术和方法,以创新教育理论为
    指导,对学生将 GIS 技术运用到《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
    践中进行跟踪调查与评价分析,通过构建课程数据库、增加演示
    范例和课后练习实践题库等手段,分析 GIS 技术在《土地利用规
    划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成效,为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
    养的课程内容设置体系和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设计系统提供思
    路。通过旨在加强学生规划技能的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
    他们树立整体的规划思想,从而达到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的教学
    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5.
    [2]吴次芳,潘文灿.国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3,1-12.
    [3]张晓平, 刘红芳, 邹自力等.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改革探
    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31(6):175-177.
    [4]梅臣,王金满,王户军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
    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3):88-92.
    [5]吴大放,刘艳艳.浅析《土地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践
    能力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3,526(16):111-112.
    作者简介:
    吴大放,男,1981年出生,汉族,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
    方向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通迅作者:刘艳艳,女,1980年出生,汉族,山东泰安人,
    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