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
  •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年1月18日 10:13 作者:邓 华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邓 华
      (四川达州市达川区石桥中心小学校)
      【摘 要】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单纯的是一个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
      如何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提出了一些课堂上的建议,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数学有着思维的体操之称,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有着较好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新课标中指出 :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其智力。小学的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打好了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的教授过程当中要采取一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数学课的教授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会使得老师的教育事半功倍,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新鲜感,基于这一特质,我们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1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将问题与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联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其探索的兴趣。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去扮演营业员和顾客。通过购物的现金交易过程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1.2 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由于其玩性较大,游戏对他们有较大的吸引力。
      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游戏应用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游戏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实现寓教于乐。
      1.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有探索表现的欲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
      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学生照实回答后可以再启发学生“有个小朋友 12岁了却只过了 3个生日是为什么呢?”当学生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又对此问题感到好奇和不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2.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与具体的操作是息息相关的。在课堂上的教学通常以抽象为主,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可以很好地使他们对事物有形象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用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往往兴趣高涨,手、脑、口、耳并用,多种感官都能得到锻炼。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分别把三个角标记出来,并剪下,之后拼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度的结论。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3. 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小学的新课标中提出要构建开放且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开放型习题是与之前传统的封闭型题型相对的,它具有条件不完善和答案不惟一的特点,这使得学生有了较大的思考空间,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提供了余地,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得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的课堂上要对这些开放型习题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如有两个形状为长方体的容器,它们的长宽高分别为 5米, 4米,7米和 6米, 5米, 3米。让学生根据这些已知的条件尽量提出更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样化的问题。
      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分别是多少。如果要制作两个容器,哪个用料较少?有的学生问如果有 120立方米的液体需要搬运,那么应该选用哪个容器?还有的学生问了两个容器的体积比和表面积比等等,这些问题将学生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连接起来,使学生对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又如另一个问题,要修一条长 1200千米的路,一个工程队用 4天修了公路和三分之一,问余下的路还需要多久才能修完?这个问题有多种解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不同角度地解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
      4. 总结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思维的特点,通过积极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兴趣。使新课标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3):56-58
           [2]张小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3(3):12-13
           [3]李喜珍.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1(90):23-25
           [4]黄新红.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09(6):36-38作者简介:邓华(1977-)四川达县人,四川达州市达川区石桥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中国论文网t8S)X Id0{9I,y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