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日语学习与日本文化

    2015年12月01日 13:46 作者:杨学江
    日语学习与日本文化
    杨学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
    摘要: 学外语是为了交流,只有了解对象国的文化、风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发挥语言的纽带作用。因此,要
    想说出一口地道的日语,与日本人进行良好交流而不失礼节,必须了解日本文化和风俗习惯,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知识的教学
    关键词: 日语;日本文化;教学
    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要受赖以生存的社会习俗、行为习
    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
    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这些常常
    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因此,外语教学除了教基础课外,还
    要让学生注意文化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外语,真
    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一、中日文化基本差异
    传统的日语教学很少强调两国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和文
    化的差异。有的同学想当然用中国人的思维、中国的语意与
    日本人交流,所以常出现语法虽正确,但句意却不合乎日本
    人说话习惯,有时还可能造成误会。因此,成功的日语教学
    法须使学生具备语言的得体性意识,要注意日本文化知识的
    学习,提高对中日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
    的交际能力。
    1.称呼:在职场日本人见面一般称职务,没有职务的叫
    “○○さん”,同辈的或对晚辈的称“○○くん(君)”。一般
    不称呼“○○先生”,只有对教师、医生、律师、艺术家或社
    会上有威望的人才称呼先生。这一点与中国有些不同,我们
    为尊重客人,往往对来访的外宾一般都称先生,大多译成“せ
    んせい”。因此,有时日本客人常感到不自在,认为称呼过高
    了。另外,中国人在生活中非亲属之间有时也称“○○叔叔、
    ○○阿姨”,在日本只有关系非常密切才称呼“叔叔、阿姨”,
    而且不带姓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日语称呼“田中おじい
    さん”或“山下おばさん”等。
    2.返礼:日本人在接到别人礼物后,往往过几天或在适当的
    时候一定回赠礼物。当被别人请吃饭或承蒙别人关照后,第
    二天也常常打电话表示谢意。比如 2 月 14 日“情人节”,在
    日本,这天是女士给男朋友或比较亲近的男士巧克力等礼物。
    3 月 14 日,男士回赠女士礼物日,这一天称为“白色情人节”,
    这是日本特有的节日。但马上返礼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理解
    的,将被认为你很难接触,容易造成不想与别人相处等印象。
    此外,在日本即使自己家人为自己做的小事也要说谢谢,
    而中国人对于家庭成员很少说谢谢,如果对家人说了反而会
    觉得很生疏,有时对于关系密切的朋友说谢谢,朋友还会生
    气,认为这样做很生分。
    3.见面礼节:日本人相见时极重礼节,通常鞠躬,互致
    问候,正式场合鞠躬要 90 度,平时 45 度即可,老朋友见面
    点头致意。新朋友见面后常交换名片、自我介绍等,一般不
    握手,老朋友可握手。名片正面朝向对方递过去,接方要双
    手接,收到后要看一看,以表重视。男士与女士见面一般不
    握手,鞠躬致意。
    4.节日: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
    面。日本不过国际性的节日,如“三八节”、“五一节”( 有
    的工会组织庆祝)、“六一儿童节”的。但它有独特的、民族
    味浓郁的节日,如 3 月 3 日的女孩节,又称“雏祭日”,按照
    习俗,当女孩出生后的第一个 3 月 3 日,父母为其买一套“雏
    人形”玩具,摆在室内,以祝愿女孩永远幸福;5 月 5 日男
    孩节,有男孩的家庭都用竹竿挂起空心鲤鱼旗,象征并激励
    男孩勇敢与上进;11 月 15 日的七五三节等,即为家有 3 岁、
    5 岁的男孩和 5 岁、7 岁的女孩过节,穿新和服、吃麦芽糖和
    逛神社。
    5.禁忌:日本禁忌比较多,对此学日语的人必须牢记。
    如参加喜庆活动、婚礼时,不能说“終わる”、“破れる”、“繰
    り返す”“別れる”等之类的与喜庆、新婚气氛不和谐的敏感
    词语,参加婚礼时不能赠送易碎易破的玻璃、陶瓷等纪念品;
    丧礼时,不能说“もう一度”、“次から次へと”、“何回も”、
    “また”等;使用筷子禁忌较多:忌舔筷、忌拿筷移动找菜、
    忌插筷、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忌用筷子掏菜吃、忌移筷(来
    回移动筷子不确定吃什么),忌用筷子传递食物、忌用筷子敲
    打餐具等。
    6.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就会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
    姻、工作等,而日本人见面即使关系再密切也不问年龄、收
    入等。日本人一般不问别人物品的价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
    隐私。中国的老年人如果有困难,他们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们,
    提供帮助的也因此而感到自豪。日本的老年人不愿意让别人
    说自己老,更不愿意别人经常帮助自己,因为如果经常帮他,
    他们会认为自己老了,没用了。
    7.颜色:颜色在中日有着不同的表示,如白色在中国一
    般在葬礼时表示肃穆、哀悼,而在日本结婚时一般系白色领
    带,表示纯洁、美好。葬礼时带黑色领带,表示肃穆、庄重。
    日本人送礼时,包装纸忌讳有绿色或带有莲花、菊花图案的,
    因为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图案。而绿色在日本认为是不吉利
    色,在中国却是生命、生机的象征。
    8.数字:日本人忌讳“4”、“42”、“9”,因为 4 和 42 的
    发音与“死”的发音一样,九的发音与“苦”的发音一样,
    有苦难、痛苦之感,因此,日本有些公共场所如宾馆等没有
    “4”号房间。而“9”在中国是至极、长久之意;中国人喜
    欢偶数,认为有和美之意,好事成双。而日本人喜欢奇数,
    认为象征祝贺、兴旺之意。这一点也体现在送礼的数量上。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日本风俗文化,需要学习日语的
    学生熟练掌握,在与日本人交往中应引起重视。
    二、教学活动中的文化教育
    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把日本教育融入文化工作中呢?
    下面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日本文化。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中日两国在文字上也有不同的偏
    爱,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日语词语
    的理解和运用。如“犬” 、“猪”这两个字,中国人认为“狗”
    下贱、讨厌,有“狗仗人势”等贬义词;认为“猪”污秽、
    懒惰,而日本人认为“狗”忠诚、“猪”健壮。日本人姓氏中
    也有带“犬”和“猪”的。如“犬川”、“猪口”等。
    2.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穿插介绍中日文化的差异,将
    日本文化如礼仪、禁忌等各方面文化习俗差异渗透到教学中。
    利用课外阅读,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日本文化。如
    看日本电影,可以更好地了解日语的实际应用,了解日本人
    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体现日本文化的简易读本,
    既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又可更多了解日语特有的语言表达
    方式。
    3.进行中日文化的差异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中日
    文化差异进行比较,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两种文化的区
    别,而且要让学生多用日语的思维而少用或不用汉语的思维
    方式,这样才能学到地道的日语。
    总之,为防止学的、讲的日语是中国式的日语,在日语
    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渗透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日本
    文化知识,更好地理解日语,提高日语学习效果。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