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
  • 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79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1年5月23日 11:21 作者:李新剑

    Ib&e}rx}0【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推拿手法治疗患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结果 治疗的所有病例中,痊愈137例(76.5 %),好转40例(22.4 %),无效2例(1.1 %),总有效率98.9 %。年龄<3月开始手法治疗的患儿痊愈率高于3月以上的患儿,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小儿肌性斜颈3月内开始推拿治疗疗效较佳。

    2Za-@|Z0

    P;^?5k#Xs x0【关键词】  小儿肌性斜颈;推拿;临床总结

    n|-B!Tb zH9q@U?0 中国论文网Hm$Q3wy-H;A K

    小儿肌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转向健侧为特点。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1]。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临床分为三种病理类型:(1)肌肉型 以肌肉组织为主;(2)混合型 含肌肉和纤维组织;(3)纤维型 以纤维组织为主[2]。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79例,临床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q`%D4V"j\y @dt0 中国论文网dO2zZ0i#AF%w

      1资料与方法

    x y f5I0l S'O/W0

    hMp9O,w_H0  1.1一般资料

    %\$mxt{?7TQ0 中国论文网 _8GVcbRb8?$} D

      本组病例共179例,其中男103例,女76例;年龄<3月120例,3月以上59例;右侧肌性斜颈98例,左侧肌性斜颈81例。

    'WdA*b Pd0

    ([U:c0fB0  1.2诊断依据中国论文网t&@^9njDy@

    中国论文网 q$H(@$um g

      患儿一般在出生后可触及颈部包块,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部分患儿肿块经半年后可自行消退),少数患儿肿块不明显,仅有头部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临床表现。所有病例经彩超检查示胸锁乳突肌内可及团块样、纹理增粗紊乱稍低回声区,符合小儿肌性斜颈超声表现。中国论文网F(j4^#Z2\6w:Ou

    中国论文网w)a#S:X6n

      2治疗手法

    [;n/rkQ&`0 中国论文网JV+XC%E9@_v!`

      (1)患儿仰卧,用滑石粉作介质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手法宜轻柔,治疗时间3~4 min。(2)向健侧牵拉头部,幅度由小渐大,时间约5~6 min。(3)双手托住患儿头部,慢慢使下颌旋向患侧,时间2~3 min。(4)侧卧,患肩在上,推揉斜方肌2~3 min。(5)拿患侧肩井3~5次。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18 min,总疗程1~6月。中国论文网1m|I*E(Qs

    -Q V:J'd:{1m'_0  3结果

    +vq`B8{Ki0|"F&H v0

    Us#t'T [Xke t0  3.1疗效标准中国论文网-I%D r!MV-~3`O a p

    中国论文网L1Bw1G.M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拟定。痊愈:头颈部无歪斜,活动自如,各方向活动不受限。好转:头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头颈轻度倾斜,活动轻度受限。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中国论文网-Jz&\%yYl
    3.2治疗结果

    D[!AYv b"v0 中国论文网\ v%c'hpjZ`

      治疗的所有病例中,痊愈137例(76.5 %),好转40例(22.4 %),无效2例(1.1 %),总有效率 98.9 %。年龄<3月开始手法治疗的患儿痊愈率高于3月以上的患儿,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见表1。表1开始推拿治疗年龄与临床疗效比较注:与3月以上患儿比较*P<0.01中国论文网6N*f*_sk pHK$k

    X\i/yEx0  4讨论

    Xp.F |mnwt O$]0

    ?P7i2yO_ R!t o0  小儿肌性斜颈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不甚清楚,现代医学多认为有以下原因:(1)静脉受阻;(2)胸锁乳突肌先天发育不良;(3)遗传因素;(4)动脉受阻;(5)产伤;(6)血肿。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小儿肌性斜颈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产中又逢损伤造成局部气血运行逆乱,瘀血停滞所致[4],属“筋缩”“痉证”范畴。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以达到舒筋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消肿的目的。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促进肿块吸收,手法轻柔以放松患侧肩部,改善头部活动功能,并预防适应性痉挛发生。向健侧牵拉头部以伸展患侧胸锁乳突肌,改变痉挛紧张状态,纠正倾斜异常姿势。向患侧旋转下颌可以改善头颈部活动功能。小儿肌性斜颈病理改变以肌纤维化为主,如不及时治疗,时间越长肌纤维化越重,手法治愈难度也越大。由表1可以看出,3月内即开始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较佳,对发现较晚、且开始治疗时间较晚的患儿手法治疗疗效欠佳。一方面胸锁乳突肌纤维挛缩已经发生(对本组疗程6月好转及无效病历摄片示胸锁乳突肌内有钙化点),另一方面长时间向患侧倾斜,家庭护理不及时,患儿也容易养成固定姿势。长时间歪斜还容易造成患儿颜面部畸形、颈椎及胸椎代偿性侧凸。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还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等。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是本病恢复的关键。本病临床应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如颈椎结核、骨性斜颈、小儿淋巴腺炎、眼性斜颈等,参考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以避免治疗中的过失。中国论文网j5HE0a s I/pk!Qz

    a1S Fl"O,nGn0【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e!{@dKp3h%h
       [1]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7.

    (`R-PR5\0

    &QL-Mb4{ s0  [2]洪学斌,王玥.小儿肌性斜颈[Z].全国儿科推拿培训班讲义,2003:19.

    2W_#o2Ra Z3Vmpx ^0

    M1P D/Nu7_]0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4-405.中国论文网i+j8E_(R

    5q2d.{ d J7~$a(qh3Z|Zn0  [4]洪学斌.图解婴童按摩[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47.
    d N7D6u$E+b%?(z0中国论文网i/j2r&{9mr y0F$Hhk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