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 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2013年11月12日 14:59 作者:杜 晖
    中国论文网D,E+{F0s2w

    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I[e?!s}!p$u%`0杜  晖中国论文网*`oj Jp:[U{}
    (宕昌县沙湾中学,甘肃  陇南  748500)  中国论文网r+@3~4GV!n%r!o0p

    d9]&? [qU0摘  要:初中数学是进入高中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主要是命题、概念、公式进行理解,然后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问题中,解决问题。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例题的学习,例题中涵盖了课堂理论中的公式、推论和一些数学法则等内容。本文主要针对怎样合理的解答初中数学例题,发挥数学例题的功能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建议。
    M1C h6T(} {+a0Q2j)S0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对策建议

    +X;OdH'hy0 中国论文网vQX+Iz2K

     中国论文网)b]F3j"y+|nw

    中国论文网7s'@e2] Y w\

    初中数学已经开始扩大了逻辑和思维功能,对于一些例题必须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和判断,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初中分为代数和几何,例题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都会存在共同的特点和类似的逻辑思维方向。只有找到合理的、简便的解答方法,举一反三,才能更好的学好初中数学。中国论文网d MDv I*p#{9e"H't:T C
    一、讲解例题不要急于求解,增加思考机会中国论文网;O D\U U&X!Sw
    首先给出一个例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题目的关键所在,题目应该从何种角度出发,解决怎样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从而引发学生对例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真理的欲望和热情,不断的进行思考,切记例题一出,就急于寻求传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中国论文网G@/T(? Z4hY
    例题一:2/5(x+6)²=10中国论文网c?~Ma-ro

    中国论文网/d X U ?Yi@Q(YO

    整理得:(x+6)²=25中国论文网6J4T:KN+|Hd

    2KI9iB/q)iBD.Vh Q0直接开平方得:x+6=+√25
    +R jRvSe#l0 中国论文网F5w@(IW$E,}u6\
    所以  求得x1=-1   ,x2=-11

    ,}C)rl*\0 中国论文网:o1g]:LER$uN.SV9_

    例题二:x²+2x-15=0

    o2DQY8U8[.SW0

    g#uk-\e9?^/p0配方得:(x+1)²=16

    .[DZ"l*qZ0]@6D0

    Z b{B8K/|)V(i9B0直接开平方得:x+1=+4中国论文网 x*Lt*q2@_F9U j

    D#q Y0wq(r-DzpJ0所以, x1=3  ,  x2=-5
    v7lO4B-MY$G0W]ov4j0例题三: x(x+8)=16
    X^3scJ0经整理得:  
    C [ H.?6W kaQf0根据根的判别式: >0中国论文网5R9V+}O Q4S+zV6a
     
    ;L~ o]M,oVR0所以求得, ,
    ;N1S5tQX)K0 中国论文网"sp(g2W5nOB
    两根分别是: , 中国论文网6tJ)?4Wa,cV
    对于上述的解题思路不难看出,解题过程分别运用了直接开方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而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基本的方法是利用开平方的方法来解。拿过题目首先要看题目属于何种类型的题目,一元二次方程的规律,有些的体型很明显一眼可以看出用何种方式来解题比较简便。例如: 中国论文网{.]hzH5[8D nb.T
     ;  .这类题目最好采用直接开平方进行解答。有些题目没有明显的特点就需要采用一般的公式法进行求解,像 这类题目就可以采用公式法进行求解,但采用公式法进行求解首先要判断 =b²-4ac的情况。如果 =b²-4ac大于0,则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如果 =b²-4ac=0,方程会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如果 =b²-4ac小于0,则方程无解。
    $SC?c-Usyw5w0?*m7H0可以利用配方法解 ;    ;类似的方程题目,但是在解体过程中配方法却不实用。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法 进行求解,但配方法可以推导公式,很好的理解公式的内涵。中国论文网j`1J9r4X9P
    另外,还可以利用因式分解法进行求解。总之,对于解方程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拿过题目不着急解决,可以先判断一下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解答,哪种方式更简便。灵活的选择求解方法,合理利用因式分解、配方、直接开平方和公式法进行解答,做到游刃有余。
    1|fKJ8As _|0二、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中国论文网7n'}(G'f1~M2U["z
    对于同一道例题,可以通过整体考虑,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思路或者解题方法。运用不同的知识点和所学的公式、概念、方法等进行相互联系。课堂上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多的找出解题的思路,探索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解题技术和发散思维。通常一个题目可能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先思考这个题目有几种解题方法,哪种方法是最简单的。通过回归课本的基础内容和课堂老师讲解的内容,理解出题者的真正意图。

    .Q8I#MK3a^0

    nJo u2e9S H0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q#V6oEVUVX ]"h0例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rB i;K IR0例题:如图所示为一个圆O,其中C是圆上的一点,已知CA=CB,OA=OB,求证中国论文网e3`%ku|0@
    结束语:中国论文网bi1x7r4b%K cJ6mf
    参考文献:
    {Y%q%Jmu0题:如图所示为一个圆O,其中C是圆上的一点,已知CA=CB,OA=OB,求证AB中国论文网*k0YR]vSv
    是圆上的一条切线。中国论文网6N0lB}(@ m `6T&P
     
    F2\4U I6}0i*NZ0这个题目其实很简单,首先分析题目,要想证明AB是切线,且要过C点。所以需要根据题目,连接半径OC,只要证明半径OC垂直于AB即可。因为是等腰三角形,C是中点,连接其中线,也就是其垂线。所以OC是垂直于AB的。同样的道理,题目可以反向来推理。中国论文网F4l @5TbJ9}
    对于类似的题目,不仅要会正向推理,也要由结论可以推理出条件,使得推理过程更明确。只要将这样的一个题目做会吗,在碰到类似的题目的时候,只需要回归到解答过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中国论文网1F Zq:Z0qKX
    因为有些题目其实都是属于同一个类型的,只是在一些已知条件上做些变动,学生在解答题目时需要学会变通,万变不离其宗。中国论文网^$s8E Ek*B
    四、一题多变、借题发挥中国论文网(z!k:H'r"F#uY*gY
    在初中数学中更多涉及到的是方程求解和几何图形的证明问题,这种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是存在一定的解题技巧的。教师在教授数学题目时,并不需要大量的搞题海战术,这样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学生的作业较多,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厌恶数学学习。中国论文网0M.N8aQ9n I9|@Y,n4R
    所以在进行讲解题目时,要重点讲解容易出错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题目,利用典型的例题进行黑板上的演示。做好一个题目时,可以将统一类型的题目进行汇总,找出其共同特点,进行强化。利用一道题目,可以将所有同一个类型的题目解答完毕,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都会想到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利用一个题目进行多种变化,改变条件和求解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解答,做到一题多变。
    /TN"X1aD el U0五、结束语
    T7L:Bn)L*{ t0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公式和概念复杂。所以需要系统的把握数学的学习技巧,从数学课本的例题出发来研究其解题思路。解题时不要拘泥于传统解题方式,通过发散思维和多方面的逻辑思考来寻找和探索解题过程。整合课本中讲解的内容,利用最简便的方法来求解。中国论文网H%}/q ]*iG ID)d"w

    中国论文网!z Kf/NP dD/C

    参考文献:
    6u,D*zOC$gp0[1]解忠良.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y:Ti.{{Ik0[2]周扬娟.初中数学“超前尝试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中国论文网 oCxZI(D&B(EY
    [3]聂芬.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9~@0wJ1s4g0[4]张升娟.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应重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50. 中国论文网3Z siU;E{+_|HCg

    +?1d Q'Kn*oH0 

    .u:K$u0` ]!o3F0 中国论文网7q@|Y:M.z;r]j

     中国论文网&x m%wv$K,QL

    Q]0{3w~7hO8Yd0 中国论文网9nX K$NR;T

    0c\T'ab7J8R1b0 中国论文网A0]c*o-o1q3A3a3_

    b#AEOsw6@3R4H._"z0 中国论文网'c7}of3QH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