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宁夏医科大学483名本科生,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TC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个人评价问卷(PEI)、父母养育方式量表 (EMBU)、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ES)测查。结果 ①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0.85%,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6.98%,其中人际关系明显障碍者占2.28%。②ICSDS总分与SAS总分、 TCSQ总分、消极应对、父亲因子Ⅱ、Ⅵ、母亲因子Ⅲ、Ⅳ、Ⅴ呈正相关(P<0.01);与PEI总分、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Ⅰ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③消极应对、主观支持、PEI总分、SAS总分、父亲因子Ⅵ及母亲因子Ⅰ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消极应对方式对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观支持因素。
中国论文网?0@L W)H0JVw快速发表论文 !q0u8i/?[)a#Um0【关键词】 医学生 人际关系困扰 心理社会因素
中国论文网`7BSN4Y中国论文网`mF%ndS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许多研究表明,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较综合院校大学生高、严重困扰所占比例大[1-2]。2006年,李秋丽[3]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中人际关系居第二位。本文旨在了解我区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人际关系问题咨询、治疗和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T[9D&q!vr5Q0;{,o0jbMz0 1 资料与方法
3Q^}5K
U${I0"Z%W)F_ Q0 1.1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宁夏医科大学2004—2007级(1~4年级)15个班,共500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答卷483份,回收有效率 96.6%。其中男生182人(37.68%),女生301人(62.32%);一年级129人(26.72%)、二年级107人(22.15%)、三年级137人(28.36%)、四年级110人(22.77%);年龄17~23岁,平均(19.20±1.07)岁。
,DG,Aka,@!`M0中国论文网lc?q Q 1.2 工具和方法 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TCSDS)[4]人际关系困扰总分≤8分者为“无人际关系困扰”,9~14分者为“轻度人际关系困扰”,15~28分者为 “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其中得分≥20分者为“明显人际关系障碍”。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5]:父亲6个分量表包括情感温暖、理解(Ⅰ),惩罚严厉(Ⅱ),过分干涉(Ⅲ),偏爱被试(Ⅳ),拒绝、否认(Ⅴ),过度保护(Ⅵ);母亲5个分量表包括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干涉、过保护(Ⅱ),拒绝、否认(Ⅲ),惩罚、严厉(Ⅳ),偏爱被试(Ⅴ)。焦虑自评量表(SAS)[5]、个人评价问卷(PEI)[5]、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5]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ES)[5]。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统一规范测试前指导语,学生匿名笔答上述问卷,施测时间大约40min。
$qd'Z5u"U,N*Hq8f-i0中国论文网@6h$lO
Jn2tQ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Z;T+E1ZL%|G6}`*z0中国论文网j%Q9J`%O 2 结果
g+HzYw!k%UM0H0y0J0Pd;o[Y0 2.1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 医学生无人际关系困扰者占52.17%(252/483),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0.85%(149/483),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6.98%(82/483),其中,明显人际关系障碍者占2.28%(11/483)。
i
n!L"Tn0k#b}04y'XZ$}Md0 表1 TCSDS总分与PEI、SAS、TCSQ、SSES总分及各因子相关分析(r值)(略)
"_9E$h*TW5@UWc;[0快速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d,oI0i5y$uV 2.2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ICSDS总分与SAS总分、TCSQ总分、消极应对、父亲因子Ⅱ、Ⅵ、母亲因子Ⅲ、Ⅳ、Ⅴ呈正相关(P<0.01);与父亲因子Ⅴ、母亲因子Ⅱ呈正相关 (P<0.05);与PEI总分、SSES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Ⅰ呈负相关(P<0.01),见表 1、2。
dt-a,I7O0中国论文网uU
c*n#q;v3r"G)? 表2 TCSDS总分与EMBU各因子相关分析(r)(略)
|}#Qq [4fW0中国论文网3w2\I9i L+c 2.3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各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ICSDS总分为应变量,从表1、2中选取所有因子为自变量,在a入=0.05,a出= 0.1水平上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入线性方程的变量依次有消极应对、SAS总分、主观支持、PEI总分、父亲因子Ⅵ及母亲因子Ⅰ,见表3。
@~6te*|F'g kA5S0+PM(^\
a"W7E]0 表3 ICSDS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略)
中国论文网0KQJe S}I3 讨论
7h
{!h(N8e/n:}2Q0 u1ci7yEt0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不乐观,总检出率为47.83%,高于汪雪莲[2]和刘力勇[6]对医学生的调查结果(分别为47.8%和41.01%),严重困扰所占比例大,高于综合院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1],高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人际关系相关教育。
中国论文网&N)Cj%X/Z&K 中国论文网dF2]tj!To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调查发现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本身焦虑情绪、自我评价、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密切相关。从自我评价和焦虑情绪看,医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越高,越自信,焦虑情绪越少,其人际困扰就越少。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看,医学生获得社会支持越多,包括精神上鼓励或物质上的帮助,体验到的支持越强烈,当遇到应激事件就越可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能正确接纳问题、及时寻求他人支持或与朋友倾诉,其人际困扰就越少;相反,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经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如对抗、逃避、幻想、自责的医学生,其人际困扰就越多。从家庭教养方式看,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可减少子女人际关系困扰,而过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或过度保护、偏爱子女的教养方式可加重子女的人际关系困扰。父母更多的理解、关怀,温情和体贴,使子女感受到被爱,体验到信任和安全感,在碰到困难时,能很快缓和负性情绪,人际困扰就越少。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非常严厉,经常采用惩罚、拒绝的态度,对待子女冷漠、疏远、漠不关心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子女易产生无能、无价值感和自卑感,这种不信任感和对周围社会产生不安全感会在成长中泛化,扩散到新的人际环境中,从而变得敏感、多疑,不敢信任别人,同时也怀疑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因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及偏爱,子女减少了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的机会,而逐渐变得依赖、被动。因此,要改善医学生人际困扰现状,应提倡科学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w9qZ^P;z0 中国论文网6W5qOD7XUp4n]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主观支持因素。在平时的心理咨询中也可以看到,经常采用消极被动、非适应性应对方式的学生,他们喜欢独处,不擅于创造条件去寻找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否认现实、放弃努力、靠烟酒消愁、甚至产生药物依赖等,这种消极被动应对方式严重限制学生社会人际交往发展,造成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长此以往,就陷入孤独、困窘、紧张的人际状态中。
中国论文网!Xb?|!e1^"VNEJ快速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_!D*gcW5`t【参考文献】
中国论文网i)H%} Me7[ [1] 陈秀芹.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及对策[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38-140.
|0R(et&J[r0中国论文网1op"[,Hx2\
f [2] 汪雪莲,许能锋,杨德辉,等.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7-250.
1ZU`.\Y4B
msV0jY8C~&O0 [3] 李秋丽.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7,6(10):107-108.
)wRm*u r x!C0中国论文网N-^q)VCM [4]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39-341.
%tBcr9g)O M;Zck0&E'CQ|G5TH&x}+H0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中国论文网z$BEz^G-ul8K%i中国论文网1e!P6Que6u [6] 刘力勇,刘建冲,李丽娜.医学生的人际困扰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19-421.
NB,lTnu6vA 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