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
  • 培土生金法治疗小儿汗证疗效观察

    2011年5月23日 11:27 作者:严飞飞

    Nd {)Y$BSxK$^)\H5k]0【摘要】  小儿汗证与肺、脾、肾有关,其中与肺脾关系尤为密切,多因肺脾气虚,卫气失固所致,临床上通过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治疗小儿汗证,疗效较佳。

    .LZY!gs$vR0

    HjN8w,U0【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小儿汗证;疗效观察

    3rS e;[8] jn$q0

    ,]? M`VV%uc0培土生金法是根据五行学说,通过补脾气以益肺气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1]。因脾在五行中属土,肺在五行中属金,土能生金,故名,又称补脾益肺法,补益脾肺法[2]。此法适用于脾气虚衰,失其健运之职,不能为生气之源而致肺气不足,或肺病日久,肺气虚衰累及脾气亦虚而致的脾肺两虚证。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腠理不密,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肺气虚弱均可致汗出。我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于2008年2月到2009年5月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小儿汗证67例,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n,\6E$[ {iK n0

    (xe:}F ^#o]9N0  1临床资料

    /cO(Y"{f9bP0

    sRao R3h^d~ [A4e0  1.1一般资料中国论文网H2LI'tF/Dj

    中国论文网l:ewR}lj V

      67例患儿全部为门诊汗证病例,其中男35例,女32例;<2岁21例,2~4岁26例,4~6岁20例;病程最短10 d,最长4月。全部患儿均为自汗或盗汗为主证,多数以头部、肩背部汗出明显,夜间或活动后为甚,部分患儿平素易患感冒,伴纳运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 I8_$xy3QA0 中国论文网bk c.V8\h;a Vw*{r

      1.2诊断标准中国论文网b DA{1v5fe%h

    _~r7i%\0  均符合《中医儿科学》中关于汗证的诊断标准[3]。(1)小儿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2)寐则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不分寤寐则出汗者称为自汗。(3)排除因风湿热及结核病等传染病引起的出汗。

    t|-h4GlVA&pd1q0 中国论文网8ObI {Y%f~4gT

      2治疗方法

    3@4_M cv0

    rV'h&P8bI p n0  以上病例均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自拟固表止汗汤,药物组成:党参10 g、白术10 g、茯苓10 g、浮小麦15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炙甘草6 g。(药量因年龄大小及病情而增减),2岁以下患儿2 d 1剂,水煎两次共250 mL,少量频服。2岁及以上患儿,每日 1剂,水煎两次共300~400 mL,分3~4次服完。加减变化:有平素易感者,活动后汗出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属卫表不固者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汗出遍身而不温,畏寒恶风,不热或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属营卫不和者,加桂枝、白芍、大枣调和营卫;以夜睡中盗汗明显,口干喜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属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沙参益气养阴;有烦躁不安,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厚,脉弦细属湿热迫蒸者,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泽泻清热利湿;伴有腹胀纳差、嗳气,舌质淡、苔白厚,脉沉,加半夏、陈皮、焦三仙消食和胃;伴夜寐不安,易惊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加酸枣仁、远志、蝉蜕。治疗6 d后统计疗效。

    &m%J St$M0 中国论文网%L Z-w*]3\3{

      3疗效观察中国论文网*T-TVxW/~ f:l6s{ K

    p{K"bl&T#}N0  3.1 疗效标准中国论文网*tP_khz

    中国论文网 Ju'o:T0_3p.c+~`0wu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自拟疗效标准如下。显效:服药6 d后自汗或盗汗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服药6 d后自汗或盗汗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服药6 d后自汗或盗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中国论文网/~ N`%MwJM/V.f

    &b'Aw!S$R%V i K0  3.2治疗结果

    -|;Q0folpt0 中国论文网#@q)@g0fW:]t{]

      67例患儿中,显效51例(76.12 %),有效16例(23.88 %),总有效率为100.00 %。
    ,@PS `gom8b04典型病例中国论文网b_L f+W&n

    $a ]p D2ww]qx@V F0  张某,女,3岁2月,因夜间多汗于2009年4月11日上午就诊。患儿1月来夜晚睡时出汗,醒时汗出减少,曾服用龙牡壮骨颗粒和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效果不明显,现患儿精神佳,纳差,喜饮,大便偏干,小便黄,舌质红,花剥苔。证属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收涩敛汗。方药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五味子、沙参各10 g,生地黄、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鸡内金各15 g,生甘草6 g。4剂,每日1剂,水煎2次共350 mL,少量频服。服后,夜间汗出症状消失,上方加山楂10 g,继服2剂,痊愈。中国论文网$nx%i~8Gf XS

    中国论文网bcB!BHcp,q

      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肺失所养,卫气不固,因而汗出。所以对于该患儿,在滋阴敛汗的基础上,配合益气健脾之药,可以达到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N7h(us!W!~\.Y9l|0

    0d(c{(@g h~b7M0  5讨论中国论文网x3[d+sI^ M-D%D y

    中国论文网`6e#`8m6gh-qC5V

      中医认为小儿汗证多与肺、脾、肾有关,与肺、脾关系尤为密切。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故而汗出不止。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控制腠理开阖,促使汗液调节与排泄。《脾胃论》曰:“脾胃虚则肺最受病。”[5]脾肺为母子关系,卫气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其强弱受中焦脾胃的影响。脾气旺盛,运化有力,气血充足,上盈于肺,卫气才能发挥其充皮肤、实腠理的作用,若脾胃虚弱,肺卫失养,肺卫不足,营阴不守,腠理疏松,卫外失固,则汗出[6]。正如清代何梦瑶在《医碥》中所说:“饮食入胃,脾为运行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脏腑,实先上输于肺,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泽及百脉。”小儿脏腑娇嫩,其中脾肺不足尤为明显,若喂养不当或他病影响,则易损伤脾胃。饮食停滞,可致脾失健运,肺气失养,卫外功能下降,腠理开泄而致汗证。故治疗上应如《石室秘录》所云:“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文中所用的固表止汗汤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就是通过补脾气以益肺气而治疗小儿汗证的,方中党参益气健脾为君药;白术燥湿健脾以加强益气助运之功,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浮小麦益气敛汗;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其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使脾气得健,肺气得养,腠理得固,汗出自止。因此,采用培土生金法在临床上治疗小儿汗证,多获效验。中国论文网\c#f(p/H*E6d

    *ll(B#b5gJ:uVP0【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f'I4X:C y!qfH
        [1]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

    5G x7zN@~f&h-L:C0

    2B-Y2|%a`0  [2]王志方.培土生金法在咽喉疾病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9,29(1):50.

    Q+irSp#LT/b0 中国论文网GT9D[AJ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6-127.中国论文网'C']]t!t C-[/R

    中国论文网i'L.\#G?U lw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中国论文网n q\h_

    dd.tk{ w0  [5]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d.^,W(o6^@m ?6l0 中国论文网9{P5JMM ]:P(G7CDfQ

      [6]孙远岭,顾菊美,周玮.运脾方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42.中国论文网l0KB#sF"XOdY|

    "El2j3a$i)j,^ L#|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