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创新广播时政新闻
2014年5月14日 10:12 作者:王羽佳
探究如何创新广播时政新闻
$Y'^] pS#TV z&N0王羽佳中国论文网D-p$~
o%y c6}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 ,吉林吉林 132011中国论文网.M4k7D-^xJCNVs1\
摘 要 面对现代信息的快速发展 ,时政新闻在每天的新闻编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中国论文网^3Jj^0w7L
时政新闻也正面临空前竞争压力。在报道对象、内容特殊、审稿程度等诸多条件限制下 ,广播时政新闻如何能以观中国论文网@]"X.` e&w
众喜欢的方式传播出去呢?本文将对广播时政新闻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措施 ,加大对广播时政新闻的
o]2_'htn4r0推广。中国论文网H LW${+c-S(KV;_
关 键 词 广播 ;时政新闻创新 ;广播时政新闻中国论文网3L
ER:A6HsX-Q%y
1 广播时政新闻简要理解中国论文网+G ?}uiU$ogj6R@
{
1.1 广播时政新闻的特点
/XAQeh S
L2b0K;c0通常情况下 ,我们所说的时政新闻 ,其实就是报道的正在或刚刚发生的事件 ,包括政治事件和外部事件。这类报道 ,如中国论文网:C+gxj5Sz^J8K
宗教报道、统战报道、法治报道、军事报道等都包括在时政新闻的范围之内。然而 ,我国的时政新闻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论文网2{Ax(AyiJX{
它不仅仅为报道时政新闻而报道 ,同时还担负着一项对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广播宣传任务。正如邓小平所说 ,不论国人还是外围记者 ,广播报道的多
A|~q
l']y0与少 ,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我们可以把外围记者所报道的东西当作参考 ,可信 ,可不信。倘若外围记者报道错了 ,我们国家中国论文网5N6t_s;H&ZO
的记者还可以加以纠正。反之则不行。因为 “官方记者”的原因 ,它是代表着国家说话的 ,具有权威性。因此 ,广播时政新中国论文网(z
XL!E7H4K
闻报道时要慎之又慎。这几句话足以阐明 ,我国在广播政新闻报道时的宗旨及原则。而在新时期 ,我们仍然要坚持这一宗旨和原则 ,继续向前进。
jec+@H`9T&W01.2 广播时政新闻的优势中国论文网,`$pT%Q E3L+m2N
u
广播时政新闻的优势 ,我们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优势一 ,领导人和群众能够相互对话。能够传声是广播最
$m#A*W
q3Q)Dh:Q^0大的优势,再向受众宣传时政新闻时,听众感觉就在眼前一样 ,
r!D,l4}TiS/R/dj0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文字语言所远远不能及的。优势二 ,领导参加的重大活动需采用录音方式进行报道更
:cf4X|IG&ax.\0具现场感。像这类广播报道的重大事件,它对记者的要求更高,广播记者需要把现场的所见、所闻及采访到的内容说出并记录
)vD h!xJ5L*H0下来。所以一边观察、一边采访、还要进行边解说 ,这整个过程是需要同步进行 ,这样更能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从而中国论文网 {-a&B.n'p Y"]
使听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集合采、录、说、编一体化的形式 ,成为广播形式中难以掌握的一种。而最为关键的是一体化形式中的“说”,一篇好的广播时政新闻报道,不是靠写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 ,这充分体现出记者的解说功力 ,将听众带进现
a7pp.]d0^%W&J0场 ,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新闻现场的全过程。因此 ,现场说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报道的成败。若不具备进行现场报道 ,就不可中国论文网D
tQ$JJ
jd
勉强 ,反之则出现反效果。优势三 ,广播时政新闻报道中可包含用音响来烘托氛围 ,中国论文网gNBh
C
表现内容。如在广播时政新闻活动中 ,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
kd,A`4b8|R4Uz0限制 ,在领导讲话时 ,不便使用录音。我们则可以选择在活动
['f0wjE
QG6N n0中 ,借助其他人的讲话或背景使用录音加以衬托表现 ,就能够中国论文网-_ia9Z0^(j
充分发挥广播时政新闻报道的优势了。
/P,P!G#`;Q}q.j02 广播时政新闻的创新策略
R:lc ~:h*mR/OT02.1 创建民生视角中国论文网^.af,v[!y
广播时政新闻报道的政治性本身比较强 ,其广播口径也较
$j
|%\~)W9S0为严格些 ,定势方面比较明显。因此 ,和传统的广播时政新闻相比 ,不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 ,都很难得到听众的认同。因此 ,中国论文网&i![.W1Z
s8k ~-J2K2A
不少领导人在参加活动时都是以民生问题为主 ,从百姓息息相关的地方入手 ,创建民生视角 ,凭借这种方式进行阐明政治思想。
n+H+]"CF7J&B0在报道此类活动中 ,就需要抓住民生的话题 ,将群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来 ,导语里面就要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直接
8y{ pv?Lc'xh0开门见山说出来。在时政新闻报道中 ,领导人和普通人均是时政新闻报道的主角。通过对领导人不再仰视和对普通人不再俯
O3I;CCooJ_l!p6L0视 ,以此拉近领导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这就是民生化视角的具体体现。
1k[-uo{/UM+XH0由于广播时政新闻大都是预发性事件 ,因此记者在采访前要充分准备 ,对其事件、地点、和大致内容进行大致了解。一中国论文网|,N*@&~ Vs
旦拿到领导活动的行程 ,记者就要事先构思好文章的基本框架或列出采访提纲。采访报道中 ,不偏离主题 ,适时转变视角 ,中国论文网k%BY?7b'S0Pp
}
选好切入点 ,尤其运用百姓的同期声 ,也就是尽量多出和老百姓互动的声音 ,增加广播时政新闻的现场感 ,达到报道的预期中国论文网2| uU'l)?7f*dZ
效果。
.f8NwL$wL&[9s02.2 创新采访视角中国论文网+GB#`!B)H@8s&g6Bu g
随着近几年新闻理念的不断创新 ,广播时政新闻也逐渐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时政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k}1Qr)s|0通常情况下 ,时政新闻的的感情基调比较严肃 ,因此 ,适当规避这一缺陷也极其重要。最常用的方法是 ,主抓细节 ,事例相
U.KNEZ8M*c
A0辅。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的情节进行描述 ,做到以情动人 ,以细节感人 ,这才真正达到创新的效果。像业内人士所说 ,基于
9SSg:E7]9j!l0时政报道的特殊性 ,记者在主题和内容上没有太大突破的情况下 ,可以捕捉到特殊的 ,能反应主题的细节 ,也就找到了采访
*ws)C9j;L9x
CTL0的突破口了。广播时政新闻的采访中 ,记者通过使用具有现场强和生动有趣的细节描述,同时加入部分背景资料以及记者自己的感受,
%a"j8~2v2Z0而使广播报道内容更加充实、生动。这样描述更能在时政新闻中使广播更具有人情味 ,强化领导人的亲民形象。中国论文网L8ALM@
2.3 创新采访深度中国论文网$Q*jRS ^{W6f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广播时政新闻报道存在不少就事论
8r$w!WTV5K3kws}0事的情况 ,只有少数人会对事件进行全面剖析。如果记者在告诉听者发生了什么事儿之外 ,还能够深挖该事件背后的原因 ,中国论文网P r2V8MA
就能完全提升该广播时政新闻的深度。如 :记者在采访报道一会议活动时 ,除了将该会议的会议精神、思路及工作要点报中国论文网y1g$M&tN+H/OP6J2RR
道出来 ,还要进一步说明该会议在未来会出现哪种效果 ,同时还可将会议上领导讲话最精彩的部分,用同期声将其展现出来,
:a|rFn:p/?{X0最后将其报道出来 ,使整篇广播时政新闻报道更有力量。
|
P!n'wdT02.4 创新形式化
r0Yi.r4@)Y~QO0广播是靠声音传播给大众的 ,广播记者一般会选用具有独特性质的音响 ,因为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音响所产生的声音给中国论文网t!EF}iEF
人以舒适感 ,可以使人们在脑海中勾勒一幅生动细致的画面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因此 ,广播时政新闻的创新就是提高并创新广播记者使用音响能力。
1I(}b?#v*~v#I7c0大量的运用典型音响和记者旁边这两种形式是广播时政新
H&r~%I#Olt
N!K0闻最常用的创新形式。大量使用音响不仅能够增加新闻的真实性 ,还可以提高可信性 ,渲染现场氛围从而感染听众。另外 ,
9m{H4N@:v0P0在广播时政新闻的录音报道中 ,利用人物原声 ,也就是同期声更能使人物表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对于一些人物所说的经典语中国论文网 s
g7xIp q&}Q
L
句 ,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进而突出主旨。由此可见 ,广播时政新闻报道在选择和使用音响时 ,是需要广播记者对人物
([w(Xcd0的原声进行精挑细选 ,更要恰当采用旁白形式来补充信息 ,这样才能起到互相辉映的效果 ,反映出人物形象。中国论文网/t"~P'r`"G
3 结论中国论文网v%MnL5eD#`
除此之外 ,广播时政新闻还需要创新新闻语言 ,把政治性较强的词语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来解释。把枯燥严肃的政中国论文网E/r4J){jc1d yO
治转化为通俗生动的表述 ,以便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使受众满意。总之 ,随着科技的发展 ,广播的竞争力也在逐渐中国论文网D E[ zLp%t?
增强 ,只有大力提倡和创新广播新闻时政新闻 ,用理性的态度丰富它并完善它 ,才能开辟一条全新的适合广播时政新闻发展的道路。中国论文网j-BMRk`
W7mED
参考文献
6\t2L_R\%Gm#K0[1]王宇.浅议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五个方面[J].中国编中国论文网5XK9\LP+W
辑,2010(1):55-58.中国论文网(evh)R(e"V
[2]王震军.广播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与创新[J].期华
qegG&X9X8`0章,2010(9):130-132.
*SB4D`/A0x7|0[3]李涛.广播时政新闻创新刍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论文网G3g&k)k6\q
2007(6):51-52.中国论文网,Y9RqC@Z0x#s
[4]刘振英.广播时政新闻的变革与创新[J].中国广播,中国论文网];n-Ac[;b\X
2009(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