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
  •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手足口病105例疗效观察

    2011年5月23日 11:29 作者:张芳玲,吴军
    中国论文网"~$|*F/BN4k.iH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85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 %,治疗组有效率为98.09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治疗手足口病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论文网v [AAZ

    ^'MI|7O'f `6q0【关键词】  手足口病;三黄芦菊苡仁汤;灌肠中国论文网 LYm:Gkr}7`

    中国论文网b!L-jz!`E RR1hd-k!v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掌、足底、口腔黏膜或咽峡部的斑丘疹、疱疹。我院在治疗时发现中西药同用存在协同效应,能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诊人次,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总结如下。

    8g:Hs rD0

    b3J si{,Ot8B0  1一般资料中国论文网j5C)F#v"? ?+R"v&N

    Y%us a:d0  从我院2008年6月至9月收治的门诊患儿中随机抽取185例,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中男69例,女36例;年龄最大9岁,最小3月。对照组80例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4.5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mj4NX%N1~/^2V)z D0

    )J P xM l0  2治疗方法

    L8b:~(Pj C0 中国论文网/Cw/G-b&Br%F/i {\o

      2.1 对照组中国论文网%o{!h~{M

    中国论文网C2r;TIw

      采用利巴韦林10 mg/kg加5 %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以及对症处理等西药常规治疗。

    o.V%D3\rW cO1[/C0

    \7Y'?4c(o$g3}L5{_0  2.2 治疗组中国论文网:nf(x}]'Bn4F.m_;X

    CeC-o2I7Hb e0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黄芦菊苡仁汤,清热解毒,润燥通腑。组方:生大黄(后下)3~5 g、黄连3~10 g、黄芩3~10 g、芦根5~15 g、野菊花8~15 g、薏苡仁8~15 g。辨证加减:发病早期,疹量少色红,着重清热解表、化湿透疹,可酌加金银花5~10 g、藿香3~8 g、葛根3~5 g。发病中期,疹量多色紫暗,疱疹浑浊,着重清热解毒、透营凉血,酌加水牛角(先煎)10~20 g、生地黄5~15 g、柴胡5~10 g、生石膏5~10 g。中国论文网 M)?SO*o4f)a$w-j

    6Z7KrCa4@0  用法:以上药物水煎50~200 mL,滴注保留灌肠,后由患儿家属以手捏双臀部约10 min,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松开手。每日1次。中国论文网UR:i-`.b!n-^+} Hq

    Tz J.kA ZW}0  2.3疗效判断(自拟)中国论文网fADT}`&z

    JE6Vj F*MZ0  显效:经治疗后3 d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如发热退,疱疹消。有效:经治疗后3 d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或无加重。无效:治疗3 d内热度渐高,疱疹多,或出现心、脑、肺等变证。

    K$m G|DN9N0

    z"u-y,y7C)d0  2.4统计方法中国论文网;f4Z+L&bGG5{7l

    H5v @+Cyp0  SPSS 13.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
    }]HZ@ `03治疗结果

    0|1{;E5A4m'ZX-RPj0 中国论文网P3^!FOW7k k-qam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X Htu"?;OB9S0 中国论文网n3bHN"G*G*nT8Z!Qt4z

      4体会

    .D9u(g-@E N0 中国论文网!tM7[B8r"s5_

      中医古代文献没有对手足口病的专门记载,但在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中载有“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疱,以泪出如水,其色青小”“病疱者,涕泪俱少,譬胞中容水,水去则瘦故也”。基本概括了本病的疱疹特点。后世温病学派将皮疹类病列为温病的重要内容,故目前国内学者多数认为本病当归属中医的“时疫”“春温”“温病”“湿温”范畴。治疗从“温”论治。尤其今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少雨无雪,天干物燥,患儿多表现发热、口干、大便干结、疱疹赤红,舌质干红、苔黄腻。笔者自拟三黄芦菊花苡仁汤,方中主药为大黄、黄连、黄芩,三药组成三黄泻心汤方,该方由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主治热毒炽盛结于三焦,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合则清泻三焦。同时,现代研究表明:大黄主含蒽琨类物,能促进肠蠕动,并诱杀病毒[1]。黄连主含黄连碱、小檗碱、对细菌、真菌、病毒有很好的拮抗作用[2]。黄芩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抗变态、抗病毒作用明显[3]。芦根生津止渴除烦,可防热盛伤及阴液;薏苡仁健脾胃,可防主药苦寒败胃;野菊花疏风平肝,可防热盛动及肝风,对小儿高热惊厥有预防作用。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应用清泻三焦之法,使病毒从肠道排出,减少病毒在肠道增殖并吸收入血,切断病毒血症以及心肺脑变证发生。应用中药汤剂灌肠,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难题,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qI+v0

    @6V W$]9d'a7Ql1W0【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 ^WM@[XK.Op g
       [1]陈燕,赵辉,谢锐.大黄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近况[J].西南国防医药,2005,(2):178-180.中国论文网\5e nT)r6T

    中国论文网!q m.@'iV$A

      [2]余园媛,王伯初,彭亮,等.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07-111.中国论文网\(b8`)M6l7g

    x2W[tC-Z&mC]0  [3]杨娟,傅军鹏.黄芩活性成分及药效研究近况[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3):271-273.中国论文网l5mPyg(~9u~
    中国论文网3VjK U ]9_3`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