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柔性教学管理体系探索

    2014年6月16日 09:09 作者:李靖 韩凯 赵文静 杨玉坤 李夏 王燕

    k.N;wG ?K0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柔性教学管理体系探索

    c9H|YB:QO r0

    rWY5Oho6] s:`2n0李靖 韩凯 赵文静 杨玉坤 李夏 王燕 张振山 赵双全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国论文网(T#U0s$}K"s

    中国论文网 b+n"rW9? z7[

    项目基金:河北省教育厅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SZ123040,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
    8n7H)?Uj#W0柔性教学管理体系探索研究中国论文网{~h q;a k!Y

    @R6Uy Y9u O+X0摘要: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柔性教学管理的结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本文对柔性管理的含中国论文网#D7u+[kg
    义,存在问题以及在工学交替模式中的应用做了相关探讨。
    S(BuaI^(k1]9e0关键词:高职;工学交替;柔性管理

    0K@9Og%~@3P'i)l*B`0 中国论文网%k p0uE8|Xb2e$G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以及近十几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增长。其中高职院校中国论文网Az@7nT u u x
    的学生数量也呈现井喷态势。学生数量的增加给高职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随着当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期无法有效
    o"?)J0g X0缓解,高职更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足了功课。中国论文网C[.Lq,R(}

    B J1pnzBL5A0一、柔性教学管理的内涵
    sLF3uYpB9F2D0柔性教学管理的理念最早源于工业社会中的柔性制造。随着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不断显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人才成长和
    'e4{%{!Pb }0M Q1?0培养的一种趋势。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要求就是要柔性管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这种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也是教
    QK4i"I%Va6^0育发展、人的发展的要求使然。具体而言,柔性管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当具备柔性。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一中国论文网L4U[\/W6~;A I
    个复杂的体系,它不仅包括高职院校本身,同时还包括院校所采用的教学体系、管理方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等内容都应当
    d7F5H Ey%GA g0具备柔性,也就是可变性,不能固步自封僵化保守。二是人才培养的对象应当具备柔性,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中国论文网P @'_,X,b
    等都应当拥有自主权,也就是学生能够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受制于学校的制度和规定[1]。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就是其中中国论文网uUuDy#[;^!WK
    一项比较成功的做法。当前工学交替模式下柔性教学管理体系更是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柔性教学管理中国论文网qK~G P7|1@#o
    体系主要是针对传统刚性教学体系而言的,它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刚性教学体系中的各种不足,为此,探讨柔性教学体系首先应当中国论文网(ET9V`e [F_
    研究传统刚性教学体系的局限性。

    ,E-c4Rn3RTA!_KQ0

    I;K7e j:MK-L3O0二、传统刚性教学管理模式的局限中国论文网3S+G/K{'`,~+Kz
    (一)难以应对高职生源种类多样化的特点
    d;{l.e&W~(P5d0高职生源多样化、差异化现象比较明显。而刚性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对待所有生源采取统一的管理和培养方式,这就造成了
    zGKJN0学生实际情况与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每一个学生或者每一种学生群体都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或者新的特点,因此,就人才培养中国论文网ZV6}P+G.x)`k O
    工作来说也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和培养方式。而传统的刚性管理却将所有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对他们采取一种管理方法,这无疑中国论文网n)K"t{lf XDH
    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不利于人才成长。而且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中,学生由于兴趣爱好不同也会参与不同性质的实践实中国论文网o1\O7f5MWAP"X
    训,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更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和管理方式,这就是柔性管理方式。中国论文网;@xNj1D5C!K i3a4e

    "vc7X4~]8Ac.Z8x0(二)难以应对顶岗实习的多样、灵活多变的现实
    !}u7I;Z&l9p^Q0工学交替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不仅仅是高职院校单方面的事情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实际情
    y5L7Sb'd4AD~'lw0况。因此学生工作学习时间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再实行统一的刚性管理模式就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中国论文网!?*n#QFq9x ]
    对工学交替这种模式的开展也会带来诸多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效率。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自
    n Zu[o^'y*b0己的时间安排上的不自由带来的诸多不便。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在工学交替模式中设定学生在白天进入企业车间或者其他环境中
    ,\y3@X^HB0实习锻炼,晚上则在教室内上自习,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但是有的学生白天在车间内无法接触机器,只能看工人师傅演示,因中国论文网,muw)|:y`a"S
    此没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或者不能更详细的观察和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因此他们需要在晚上企业下班后再进行单独的学习。
    G*W.RV1`{9W0p0但是高职院校却将晚上的时间统一安排为自习时间。这种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

    oi q3J5|+stX0

    Vf?SLoU.}5L0(三)企业需要的顶岗实习学生的人数和专业不稳定
    Q6CS4e;npo0企业有企业的具体情况,他们对实习学生的数量和专业都有着很大不同。例如企业生产销售旺季,各方面运转正常的情况下,中国论文网 g ~.z9O6I0cS0gC
    企业任务较紧,无暇顾及培养学生。因此在这些时候不便接受太多的实习学生。而在企业进入淡季调整阶段的时候则会有更多的
    !@^,e2K"o/GgD b0时间和人力资源。这时可以大量培养学生。但是高职院校在制定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这一特点[2]。往
    L wjoq @/t0往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学生毕业季,或者理论课程进入尾声的时候大量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即便派遣学生到了企业中去,企
    .GeF\f6t MV#~0业也不一定有时间对他们进行实践教学。影响了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效果。中国论文网0yP&rb2K,F v

    中国论文网4`tY-P [#f9a

    三、柔性教学管理的构建

    7hd a3Uk-E*\0 中国论文网pled}W

    (一)构建柔性的课程体系中国论文网cL{ B.jE5Ze
    所谓柔性课程体系就是针对学生的知识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变化随时调整课程的一种机制。当前随着经济形势中国论文网4[ k7a3x&Up.R#j^
    的瞬息万变,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也处于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所学知识也应当及时根据这种情况
    F^p&}h/W |"m0作出调整。不再向以往那样,一旦设定好了专业课程便不再轻易变动的模式。对有利于增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应当果断引
    e'K"bUwd)Sla0进,灵活处理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的关系,以柔性管理思维优化课程体系。

    }tz)PG a/Y.M X0

    `.yVq-h1U(v2G[}0(二)实施柔性化教学体系
    1?$F*p6G8E*uY r0教学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要根据高职内外环境的变化灵活的做出调整。例如针对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就应当建立一中国论文网+aAf R+H l
    个更加有效的培养和管理方式,教学体系中应当给学生实践和理论学习安排充足的自由时间。学生可以不去上课,但必须保证是中国论文网D`(Yr9N7C\/o
    在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必须保证毕业考试和实践技能测试中顺利通过。中国论文网R _B;cy d

    中国论文网;_#j f*Gy

    (三)注重实践环节的开放性
    5od3S(R3b2\f0实践环节的开放性是柔性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所谓开放性就是指实践设备要与市场和企业当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学生在使中国论文网7Bx.Z ~ ^5gT(L$X
    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实践和机会,学生可自行选择和参与校外实践实训。等。这些开放性的基本要求就是赋予学生充中国论文网~-F s7XL9x^^US
    足的时间和自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安排自己的实践锻炼。这与以往整齐划一的刚性管理模式相比能够更加有效的
    (Hl/ki1Eih n l0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中国论文网pzNrc@4zf

    中国论文网WA _HJ6fy

    参考文献:
    :VR:} S/[Z!oG*Am?0[1]丁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A?5fC:_:B0[2]刘克勤.转型期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中柔性管理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7).

    7@y9M+HB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