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目标下的行政效率建设
2016年5月03日 15:32 作者:解慧娟1 魏海英2服务型政府目标下的行政效率建设
The aim of servcie oriente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construction
解慧娟1 魏海英2
1甘肃兰州 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730000
2甘肃兰州 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730000
(Gansu,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730000 Marx doctrine;
Gansu,Lanzhou,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730000)
[解慧娟(1980-),女,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邮箱:jie8606825@163.com,邮编:730000,电话:13679438301;魏海英,女,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性的政府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的新模式。而行政效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部分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较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建议和途径。
[关 键 词] 服务型政府 行政效率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global reform of govern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has become a new mode of management of our government. Whil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s the important goal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arti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low reas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al and the way.
[Key words] close service typ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服务型政府是将为公众服务作为其核心价值的政府治理模式。行政效能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涵之一。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对现代政府办事效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促进政府办事效能就成为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行政效率是服务性政府的要求和保障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作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作为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的体现者,其办事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公众的信任和社会的福利水平。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曾指出:“效率——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金钱实现更大的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实践的理论基础。”[1]政府效率与一般意义上的效率(投入产出比率关系)相比,其更加强调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价值和功效的统一”[2]。
效率是优质服务的内在要求之一。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这种无形商品是以一种过程的方式提供的,这种过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以时间为重要的参照系,即在既定时间,高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程序。对服务率能的要求,一般体现在周到、全面、耐心、细致、快捷、准确等几个关键的方面。心理学认为,由于人的生命时间的有限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贯彻最简单原则、最小代价原则和最小努力原则。能否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资源,就成了评价政府公共服务优劣的标准之一。西方的麦当劳就把快捷服务作为本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服务型政府必然是效率型政府。一方面,追求高效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服务型政府各项职能都必须以追求率能为目标。只有较高的效率才可能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才能努力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解决公众紧迫的公共需求问题。另一方面,提升办事效能是政府合法性的客观要求。政府权力来自公众授予,于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要以高效率的服务公众为准则,否则,政府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政府工作要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同时,提高行政效率也是政府应对国内外挑战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包含政府效率在内的政府效能竞争力。虽然过多干预的政府难免失败,但世界各国的发展证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政府。发达国家在当今的全球化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管理水平与管理方式占据优势,在此基础上政府效率普遍较高。
二、目前政府行政效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迎接国际方面的挑战,中国政府努力提高自身的行政效率,平均改进速度达到了12.1%。[3]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行政效率和私营组织相比,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依然较低。导致政府行政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服务理念缺失、服务职能错位。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本质所在。然而在现实中,服务型政府理念的确立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一些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淡化,信仰缺失,不能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也没有真正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导致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管制型的政府模式尚未彻底扭转,政府的角色定位尚未根本转变。我国政府部门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导致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短缺和分布不均等,企业非正式支出增加,政府效率相对较低。例如,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发挥重要职能的核心公共领域,但政府并没有把公共财政资源尽可能地投向这些领域。2007年,在政府财政总支出中,教育支出占14.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10.9%,医疗卫生支出占4.0%,环境保护支出占2.0%,四项支出共占31.2%,不到1/3。[4]可见政府职能仍未实现根本转变。
之所以政府效率不尽如人意,客观上讲,与投入不够有很大关系。市场经济时代的经济资源决定着办事效率,投入不够就必然相互推诿,就必定捉襟见肘,就肯定左右为难。这一切仅靠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都是不可能见效的。
(二)政府的行政垄断,导致行政成本居高、效率较低。政府与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具有天然的垄断性。这种特性使得政府缺乏竞争压力,缺少效率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其成为预算最大化者,导致成本高效率低。据统计,我国行政预算支出从1978年的52.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514.24亿元,绝对值增长了160多倍。2008年中国的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0.4%,占当年GDP总额的4.22%。[5]较高的行政成本,导致机构重叠,办事障碍多,行政效率低,直接影响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三)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监督约束,制约办事效率提高。监督和约束是促使政府部门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滥用和官员腐败。目前我国在权力监督方面的突破性举措不多,权力监督仍然主要局限于体制内的自身监督,体制外监督严重缺乏。而且由于政府部门产出难以测定和对信息的垄断,导致公众无法做到对其进行充分、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再加上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机关工作缺乏一套有效地评价标准,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与不干一个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乏主动精神,下级应付上级等不良机关作风仍有市场,进而导致机关办事效率比较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