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探究“风尘”一词所用的修辞

    2018年3月28日 10:34 作者:王迪畅


    ,ka7w_tn;SP@e0

    d4h9S5gUG j%\0

    【摘要】对于“风尘”一词所用的修辞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以唐诗中相关的诗句为例证,并结合比喻和借代的相关修辞特征,得出其修辞为借代的结论。

    A%p2sn2z~A'y0

    【关键词】风尘  修辞  借代  探究

    T#D~RX0

     中国论文网(g_y2y4f

    对于风尘所用的修辞,有人认为是比喻,有人支持是借代。坚持第一种观点的很重要的依据是字典中给出的解释,因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中对“风尘”的解释为:中国论文网ct:H X7o4\F1e

    ①比喻旅途的劳累:~仆仆  满面~(旅途劳累的神色)中国论文网I5dN/ioe:}(|

    ②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侠士  沦落~

    R9AM!nd/Zp,o i5S0

    ③(书)比喻战乱:~之警。中国论文网9{n]f,pw5R[x

    而在新版的第6版字典中,则把三个释义中的“比喻”修改为“借指”。

    TkU Deu5N_H0

    那么对于“风尘”所用的修辞该如何界定,本文以从全唐诗库中检索出的有关“风尘”的诗句为例,探究其运用的修辞。

    -O \&O b T0

    我们先梳理下风尘的本意。先从两个例子看起,“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高適 《送董判官》)”、“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王维《送丘为往唐州》)”,不难看出,风尘多指大风扬起的尘土,这在送别诗中最为常见,其实送别时候的风尘还应有另一层意思,即车马奔驰时扬起的尘土,比如“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韦应物《送宣州周录事》)”,以这两个解释最为基本。

    7jT9Qzw0

    那么,界定风尘是不是比喻,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看本体和喻体之间是不是存在着相似的地方,同样以唐诗为例,“车马无时绝,行子倦风尘。(韦应物《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这首送别诗中可见游子为漂泊的旅程所苦,那么“漂泊的旅程”和“风尘”是不是相似呢?显然不是,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结合前文对风尘本意的梳理,同时结合情境可知其应为“车马奔驰时扬起的尘土”,那么可推知它们之间应该是相关的,既然是相关,那就意味着此处“风尘”所运用的修辞应该是——借代,因为只有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①,所以此处的风尘代指漂泊的旅程或生涯。相应的,释义①中所举示例“满面风尘”应该借指旅途的劳累。中国论文网\ bI9{g/uX5_m

    那其余两个释义呢?中国论文网pf{kGFs2R

    “风尘非所愿,泉石本相宜。(孟贯《山中答友人》)”,这句诗所用的修辞是对仗,即用风尘对泉石,泉石是什么,在古代,诸如泉石、林下之类,因为它们与幽静而平和的自然景观相关,所以往往会代指隐逸的生活方式,并借以表达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念;与之相对的是流落于风尘中的生活,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迎来送往,这种生活是充满喧嚣与浮躁的,究其本质,风尘同样是与这纷乱的社会是相关的。相类似的句子还有:

    2t3T t Z4Z RbV0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李白 《王右军》

    +t7qq y M0

    柴门草舍绝风尘,空谷耕田学子真。——刘长卿《寻龙井杨老》中国论文网1F!_0O1S5rk0T9|*`N2Q'g

    虽在风尘里,陶潜身自闲。——皇甫冉 《送朱逸人》中国论文网'C$^ BNd7_6o

    心放出天地,形拘在风尘。——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4e6w'P2v(h0

    应笑风尘客,区区逐世名。——张籍《题李山人幽居》中国论文网Eo4zC/C5Y

    白鹤山边秋复春,张文宅畔少风尘。——张又新《游白鹤山》

    f'i`p/QL8BC0

    出风尘还是入风尘,这个问题在诗人的作品中已然给出了答案,不论是处在太平盛世还是王朝式微,不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茫然失路,有着自己独立的精神追求的诗人毫无例外的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使为俗世所累,也要有一片神往之地,要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②,风尘非所愿。所以风尘应该是借指指纷乱的社会。释义②同样符合这一理解。中国论文网wtxKMxp8Zqv#^

    一个王朝,总是会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所以在唐代不少的诗歌与战争相关。在这类诗歌中多出现诸如兵戈、烽火、烟尘、风尘等与战争相关的事物词语,如“汉家轻壮士,无状杀彭王。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孙处玄《失题》),这里的风尘可以理解为战争或战乱,那么战争和风尘是不是相似呢?如果说战争像漫天风尘一样,这样的说法明显站不住脚,倒不如说征战时扬起了漫天的尘土。此外还有类似的例子,如:

    -]dG un?2x0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中国论文网1Q5b+tT,S&w f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李端《送耿拾遗归上都代村中老人答》中国论文网)x4Lv3_4C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 杜牧《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

    $E N6cpji'zn0

    战时百姓流离失所,战后则民生凋敝,有良知的人对战争肯定是加以挞伐,看到战争带来的灾难,总是激起那些有着担当意识悲悯情怀的诗人的愤慨。这些例子中所出现的风尘都与战争相关,所以,风尘应是借指战乱,是典型的结果代原因。释义③中的示例“风尘之警”所用修辞同样应为借代。

    }*Z q? \HEl&J{0

    此外,还可以为风尘的解释作如下补充:中国论文网5E'_-[{.q7_

    骆宾王的《咏怀古意上裴侍郎》有这样两句: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战马所想得应该是它坚守的位置,正如同一个人所想的应该是到边关去建功立业一样,这比较符合初唐下层文士的价值取向,也符合初唐的进取勃发的精神风貌,这里的风尘应借指边关。中国论文网!x^0WQ.V9}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风尘一词所用的修辞应是借代而非比喻的结论,因为两者之间多是相关而非相似。新版辞书认为是借指,这样更合乎这一词语的修辞特征,所以当以新版为是。(相关诗句均选自全唐诗库. www3.zzu.edu.cn/qts/)中国论文网Js!GmEg0I5b X

    【参考文献】

    /zB;m;] IU$fv0HD0

    ①黄伯荣 廖序东著. 现代汉语 p24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中国论文网r3DJu[#F1os

     ②周国平著.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p3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中国论文网l0Hih3N:SPJ/R:X

     

    g-ZO7_f c/k0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