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公共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2010年8月16日 15:31 作者:王珏
论文摘要: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准备活动是基本部分的“前奏”,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进程效果,它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使之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准备活动做得适宜,对于提高运动成绩,防止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灵活地选择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恰当地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这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s"H s+E*c;|r
`$X yw+u+{0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体的活动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皮层对运动的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以利于中枢神经对运动器官的有效调节,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协调、准确,减少失误。通过身体的活动,使运动系统和各种器官预热,使其达到最佳温度,为发挥最大的身体运动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a"g Z)Qw0 1 提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 中国论文网]$hWTs/m1K1B*o
虽然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根源在教师。很少有教师经常对学生讲述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而在教学实践中也未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做准备活动,也只想当然地认为准备活动就是踢几下球,射射门或投投篮,就是简单的技术动作重复几次,便完成了准备活动。有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的调查报告显示,因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不适当而发生的运动损伤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做得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正确理解、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中国论文网nSUmA%e&I
2 准备活动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n5O'u"P2^a[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从心理上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大脑皮层,以达到最适宜的兴奋状态;从生理上使氧合血红蛋白分解,增加肌肉的供养,使肌红蛋白释放氧增加,使肌肉粘滞度降低,机械效率提高,加快神经冲动传递,增加神经受体的灵敏性,增加肌肉血流量,减少肌肉、肌腱、韧带及其它结缔组织的损伤,改善心血管对突然剧烈运动的适应性。因为任何物体从静止状态起动,都需要克服其本身的惰性,人体从静止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也需要克服其本身的惰性,而这个过程比其他物体的更复杂。为了较快地克服这种生理上的惰性,上课开始,要做好准备活动,逐渐提高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学生在正式运动一开始,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效率。其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因此对其后进行的动作练习有良好影响。
'~,JLG7` GXaX8rg0 通过实验,让受试者进行两次同样的活动。第一次活动代表准备活动,观察它对后一次活动肺通气量的影响,在前一次活动结束后,等肺通气量恢复到安静水平后,再进行后一次活动。从实验结果来看进行后一次活动时,5分钟内的肺通气量都大于前一次活动时5分钟内的数值,这说明前一次活动提高了呼吸系统机能活动后,虽然经过休息,肺通气量已恢复到安静水平,但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内留下了兴奋性升高的痕迹。在这个兴奋性较高的基础上又开始了后一次活动。因此,同样的肌肉运动能使呼吸中枢在第二次活动中产生较强的兴奋,所以肺通气量较大。这样就有利于后一次运动时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因此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准备活动具有极重要的必要性。如下表1所示。 中国论文网.qy5NP Y"lJ
中国论文网&`&U)ce/as/p
3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