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与防范的研究
2014年4月18日 09:21 作者:郭丽云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与防范的研究
^sq U&iX0郭丽云 山西省忻州市粮食职工中专学校
^ {wGVi+~0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为国家、企业、投资者、个人等均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有必要进行有效地方法,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中国论文网/c2r4n%^]V-~Q1[Q"g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而分别从会计信息制作的准则及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会中国论文网I On1l-A._
计信息失真危害的方法措施。
`3XS8lZ%j Y$a8pw0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防范中国论文网C ~4BI$zL(z.Yn:hB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xMM2?]|&T*d.{0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与公司营运、财务绩效等相关信中国论文网7c^;jk&?
a
息,向投资者作即时而适当的披露。一般而言,加强企业会计信
+T&CFs3m6R c0息透明度不但可以维护投资者的权利,进一步更可提高投资者的中国论文网?yC l[
投资意愿。自从国内外爆发众多危机及会计丑闻后,人们不断地
0}|j/C\
p0质疑会计信息不够真实,不能反映公司经济实质,致使众多机构中国论文网Y"q1n
n2o"a
或个人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财务危机公司而遭受重大损失,对会计中国论文网Ye8eU]0o
信息失真带来的危害问题越来越重视中国论文网`4Y#jv\^}
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将带来如下危害。一是导致税收和
st\Fd0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l;v9U.S4z G!}~0但其结果都是将原本属于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据为小集体
.Yr,d#I wy.]0或个人所有。如某些企业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多列费用,少
f*{ ~g
k1{;CP
K0列收入,隐瞒利润,以逃避税收;而某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中国论文网3Rb}6w5B
程中,经营者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价值,导致国有资产中国论文网A0k)A*lg
大量流失。二是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如实提供会中国论文网V7Fy3L+U8s'i`
计信息,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
I CJv,E,L9^02001 年 8 月初,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收入和利
x1Ut_X$l3yW)x&`]0润,为其出具失实的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及证中国论文网7?Gw@cH?&n
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
Z{ cR4@Q-c0就是其中例子之一。三是减弱了投资者的信任度。对于投资者而中国论文网8i5n\2d5\1P
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
$i]7f:b)ov1Z;NWC0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例如,安然公司破产
hI%B1WMV0案也让公司员工和股票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为其提供贷款的金中国论文网8n
[!YE?pK
融机构也付出了几十亿美元的代价。
sJ2}y+~i5Do0二、提升会计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制作与构建质量
Ma0} ivtID;l:Z0(一)会计信息制作的标准
)]:AMa7D$E0首先是会计信息必须是相关(relevant)且忠实呈现(faithful
3g-d7Fez
C|g0representation)的。会计信息若具“相关”与“忠实呈现”的特中国论文网aL5Z0KNq)G$xD&Lw
质时,将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作出与组织相关的决策。“相关”这
s6R\bYD,c0个特质为:拥有相关性的信息可以协助使用者评估该组织过去、中国论文网:xP~"`7_f\
现在以及未来的交易的绩效,并进而预测该组织未来的价值,或中国论文网7XE9l/Em wt7a
是经由这些信息更正他们之前对该组织的评估。而及时的具相关
\]zgud*E0性的信息提供,可以帮助使用者及时根据信息作出回应。所谓”中国论文网V(u2U/W2Ch8P}
忠实呈现”指的是信息必须要具备能被验证、中性以及完整等性中国论文网Y*c A3Mj5tC
质。良好的会计信息也需具备“可供比较”以及”可被了解”的
p+qq~'bXBHlA])D0能力。“可供比较”同时涵盖了“一致性”的特质。”可供比较”
8TR
e0p5k:j:w0的意义是让使用者可以判别两组经济现象的异同之处,进而增进中国论文网T0@m3exC
hI;]
使用者在资源配置上的选择使用能力。而“一致性”指的则是利
L0Exf
\_xj0用相同的会计准则与程序制作会计信息,这个相同的准则应该同
J{v`g0时适用于不同期间或是不同组织之间。采取”一致性”是手段,中国论文网hjc#z[4x*H
目的是让采取该原则制作出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达成“可供比
6j$bjA%g8G.}'f*l9T0较”的目的。另外”可被了解”指的则是会计信息的信息应该能中国论文网(`KI,T-z
让具基本知识的使用者清楚理解该信息的内涵。通过加强财务信中国论文网\)|(zY0q;hJ \[
息的分类、突出特征以及清楚明白地呈现等手法,可以加强信息
'g*y z^s7p#O2~;a0的“可被了解”性。
0et M3y4F*Ax0(二)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及监督工作的信息系统
s"rJ }in%j1v/J0这种完善需确保信息系统可提供各种管理数据,以作为分析中国论文网CTF3hZ
解释的依据,并作为决策的参考。计划的执行需要持续及动态的
3f5GkA3vT0控制,而管理控制有赖健全财务及会计制度系统,将企业营运活
;NE#_-g5Ak0动加以记录分类汇总,从而产生足以公允表达企业经营成果及财中国论文网^ N$\-{&h&q+L
务状况的信息,以帮助会计监督人员通过有效的数字信息开展自
-aW
d
fKG_QoP0身工作。为使会计监督人员对行动及决策产生真正效应,信息的中国论文网L+Ww1su9k/D
编制者应了解当前组织财务面对的问题,以设计提供良好品质的中国论文网%c&p5en d"g
信息。一般言之,优良财务及会计信息涵盖如下内容:合适的组
`W#~V;h I[0织结构及可控制性;包含例外管理原则;在特定的期间内按规定
C}.g@,eTNo3o0有序编制;适应会计监督人员的需要;简单、易懂的提供重要财
*Hy iN2G0务信息;正确且能说明重大的差异;迅速及适时的编制与表达;
6A'YJ*a*|xp0具有建设性。中国论文网+nd4}8kV yZ,C
z
J?u
三、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水平中国论文网)P^Q{
Ah6NVR'k
(一)基于目标与层次提升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督的基础理念
3eH|![i;`G]0创新中国论文网;O3Vc.k1o)I
由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提出“四个提升”:一要中国论文网d3bf8jV
提升监督目标的层次和水平,二要提升监督内容的层次和水平,
6b)L"D d
i0三要提升反映问题的层次和水平,四要提升监督建议的层次和水中国论文网 Xg'dra
平。故会计监督相关标准协会正在积极推动会计监督工作全面转
*aJ(t-] x*]S(F0型,即由会计监督为主,逐步转变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监督为中国论文网P1d3W7? E-T6t
主。因此,企业会计监督适应转型要求,不断更新理念和思路:中国论文网5Wpu8cMxU3b
在会计监督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上,应进一步注重严格财务收支合
T,W4S$M*]"f}0规性监督,强化企业控制力和企业执行力的监督,强化管理和效中国论文网{)S&Z4P~8jL$b
益监督;同时进一步扩大事前风险防范、事中程序控制的力度,中国论文网.cm)Y&LEv+q
实现事后监督逐步向事前、事中监督的转变。同时,确实加强会
CF#Gf[~r0计监督的计划管理、质量控制和监督成果的综合利用与分析。
#bv,c~6e{6h/]0(二)完善会计监督人员的能力中国论文网d%c*ow0RZ#TJ[
一是会计监督人员培育课程的规划宜以“超然独立与积极态
*h/xM1sx(C{%joZ0度”为优先依序进行。“超然独立与积极态度”在专业能力中的
1H2\vgg_nv&lY0重要程度居于第一位。因此,相关培训机构必须提供企业所需的中国论文网#B A9uy$^'A
M
会计监督人才,而其课程规划宜以“超然独立与积极态度”的具中国论文网M2ED^5z5Hj6S
体发展为优先,进而扩展到其他能力领域,依序进行,以促进企中国论文网.CCC{
b A9ih
业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发展。二是会计监督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国论文网k%Rdf8uBx
宜强调“熟悉各单位作业流程”及“抗拒诱惑、秉公执行查核”中国论文网^*M5` U%U
f2\
等能力。了解企业各相关单位的内部作业流程,并且即使与受查中国论文网@+u9bv0p5|t
者有相当的交情,依旧会秉公执行查核作业,并有能力排除外在
lEtJXw\HS0的干涉、压力与诱惑,且能坦然自处等能力是最重要的三项能力。中国论文网X%q-i
n@ EM
基本上,会计监督是针对企业内部所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流程作
WU#t;eHFo*Y#G0查核,以确保企业营运的有效性,替组织内的员工、组织外的投中国论文网K"]G\OB_
i(T\Iy
资人及利益相关者服务,合理保证企业的合法及有效率的经营。
8h2t0{(@+D&R0因此,完善会计监督人员“熟悉各单位作业流程”及“抗拒诱惑、
X wy?5`0秉公执行查核”等能力均有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推动。
c?n
jE$~8NL5})X0参考文献:中国论文网4bL@ \x\.S
[1]崔长海.再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止[J].商场现代中国论文网'O-j]2DyE;t@W&K
化,2007(30).中国论文网4K%{v(JR-m:F3G
[2]慈云亮.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J].商周刊,20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