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 浙江省象山县以“春泥计划”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4年5月29日 11:38 作者:沈辉
    浙江省象山县以“春泥计划”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沈辉 中共象山县委宣传部
    摘要:“春泥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春泥计划的实施实现了教育方式创新、
    解决了民生问题,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春泥计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浙江省象山县以“春泥计划”实事项目建设为契机,着力健全工作机制、构建教育网络、搭建载体平台、培育特色亮点,实
    现了教育方式创新、民生问题解决与未成年人素质提升的有机统
    一,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
    一、“春泥计划”定义
    “春泥计划”是借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典故而起名,顾名思义成年人要关心、呵护未成年人的成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而举办或者设立
    的各项文化活动。
    二、象山县“春泥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农村中小学、妇联、村级组织都着力在各自的工作中加强了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但联动效应发挥还不明显。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没有真正联结起来,相互间缺少有效沟通、
    配合协调,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还未健全。
    (二)工作认识有待提高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往往凭
    一下子投入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基层组织对实施“春泥计划”工作认识上有偏差,存在抓经
    济社会发展一手硬,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现象。部分实施村在“春泥计划”活动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上,仍然存在“等、靠、
    要”的被动状态。
    (三)活动阵地有待加强
    虽然全县各实施村基本都建立了“春泥活动中心”、“春泥图书室”、“春泥基地”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但总体上数量、
    质量还有所欠缺,经常性活动开展不够。具体表现为有的村建活动中心尚未充分利用,形同虚设;有的村建活动中心开展了一些
    活动,但未能突显未成人的特色,氛围营造不足,难以吸引未成年人参与活动;有的村虽然活动中心建成得较好,但是较为分散,
    不方便未成年人统一开展活动。
    (四)活动载体有待丰富
    “春泥计划”工作重在发挥未成年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有它的生命力。当前,在“春泥计划”具体实施中,部分实施
    村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主要以课业辅导、讲座培训等室内活动为主,对未成年缺乏吸引力,以致未成年人参与积极性不高;部
    分实施村活动开展不经常,次数较少,未形成常态化制度,影响了活动长期成效。
    三、“春泥计划”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春泥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其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下
    面几个解决方案。
    (一)健全工作机制,凝聚“春泥计划”建设合力
    健全领导协作机制。建立由文明委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具体指导,学校积极配合,文明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基本形成
    春泥计划”建设合力。同时还利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调动开展“春泥计划”实施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力求“春泥计划”辅导队伍常态化,强保障
    定期召开辅导员培训会议,促使广大辅导员发挥他们策划、组织、帮扶、助教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组织引导农村未成年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合力推进“春泥计划”。
    (三)注重素质提升,丰富“春泥计划”活动载体
    开展爱国爱乡活动,以读乡土教材、听村史报告,演传统文化节目,“小小雷锋”志愿活动;开展技艺提升活动,发挥石浦
    渔灯制作、西周手工竹艺、茅洋农民画、东陈剪纸等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开办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培训班 56 班次等;开展教育实
    践活动,先后组织革命传统巡回宣讲、唱红歌比赛、“两城创建,做文明有礼象山人”网上签名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
    育实践活动。
    (四)探索“春泥计划”活动场所网格化,抓延伸
    “春泥计划”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未来工程和民心工程,要强化“春泥计划”工作的人员、经费、特别是阵地的保障,形成
    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校外活动基地网络。要按照“就地取材、统筹兼顾、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室内阵
    地资源,整合城区内的图书馆、游泳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公共场馆,以及乡村(社区)的办公用房、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
    室等场所,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室、影音室、书画室等场所,形成体育类、文化类、文艺类和社会实践类四大春泥育才基
    地体系,真正实现青少年“教育有课堂、交流有地方、活动有去
    处、娱乐有场所”。
    (五)保证实践体验形象化,求实效
    在春泥计划实施过程中确立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三性”,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在活动内容上突出趣味性。
    把“春泥计划”的活动与青少年的兴趣相结合,按照活动安排经常化、内容大众化、题材多样化的原则,创设青少年喜闻乐见的
    各种主题活动载体,形成道德实践、社会体验、能力提升、志愿服务、文体娱乐、学业辅导、安全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尽量
    使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如结合重大节日参与“十四夜灯会”、“义务植树”“三月三踏沙滩”“中国
    开渔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二是在活动形式上突出实践性,活动要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
    息,通过帮助未成年人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个“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
    会一种“本领”,引导未成年人在亲身的实践中,把做人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在活动手
    段上紧跟时代性。以村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整合储备一批适合农村未成年人需求特点,内容丰富、文明健康、形式活泼、通俗
    易懂、应用便捷的网络文化资源,运用网络课堂、BBS、微博等
    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参考文献:
    [1]江海瑛.“春泥计划”进山村[N].台州日报,2011-12-13(001).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