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校园道德评价体制建设
2012年8月06日 11:04 作者:陈守龙
前一阶段,在福建南平、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南郑等地接连发生校园内安全事件后,校园安全已经提升到全社会关注的高度。近期,河北的“大学生飙车案”、陕西的“药家鑫事件”,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这些孩子的社会公德在哪里?
7j/]y;G$l2T0我想学生个人不道德性格的形成,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下列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Q.]&a]P*u:L4y0 一、家庭教育的“失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最早最直接,影响力也最大。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塑造作用。有些家长,由于多种原因,不知道怎样去正确引导孩子,或者就没有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早期的纠正,最终导致孩子形成了不完整的性格。
)l}"[k
z#Ifj0 二、同辈群落的“影响”。在青春期,同辈群落是他们恪守小秘密,倾诉、发泄情感,或获得勉励支持的集体,而这个集体具有三个特性,即思想的渗透性、爱好的共同性和集体的自封性。在这个群落中,他们自成一个天地,互相勉励共守秘密,这对性格尤其是青春期的个性养成,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增加,使得该群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旦其中有一人有不良的爱好和习惯,其他人就会受到影响。中国论文网/[wOou#XH%D'S
三、学习压力的“释放”。学校,尤其是把提高升学率当作唯一职责、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引导的学校,会加大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对学校和老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本能,即死的本能。由此而产生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必先有挫折。中国论文网3mfbvx*PaJf
四、“黄、非”文化的影响。带有迷信、凶杀、色情等暴力落后的影视和非法出版物书报期刊,尤其是处处充斥着血腥、暴力、破坏、恶作剧甚至违反公德情节的网络游戏,使不良的文化传播得更快。据调查表明,约有40%的青少年实施暴力的方法是通过犯罪新闻获悉的。由此可见,带有暴力倾向的媒体渲染对青少年暴力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bOv:T6n,OB0 五、社会不正之风的熏染。今天的社会,文明已蔚然成风,但是封建思想还有残余,如都市的黑恶势力、落后的农村宗族观念还时有存在。在以强凌弱、以多欺少、以大压小、以势压人的不正之风的侵袭下,多见“强盗吃”,少见“强盗打”,一部分青少年的思想得不到正面的教育,好逸恶劳的人仍然有。某些农村地区不尊师、不重教的现象还很严重,义务教育的重任只停留在学校的层面,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悄然抬头。 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成了孤军奋战,导致部分青少年形成了颓废、焦躁甚至是仇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