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及运用
2013年8月07日 10:04 作者:肖容试析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及运用
肖容
(河源市源城区宝源学校,广东 河源 517000)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人文关系密不可分,但长期以来的初中英语教学往往以认知教学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知情况,但是这种以基础知识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人文精神等负面影响。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在讲解基础语言知识以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人文精神的教育,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人文元素;仁爱版教材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情感思想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尽量避免出现高分低能或者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因此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应仅仅是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课文内容中的基本语言知识,还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挖掘掌握英语内容所负载的人文元素,从而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渗入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探究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元素的作用。
一、人文元素与人文教育
人文元素即为与人类文化密切相关的元素,比如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制度规范等,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表达和传播文化,另一方面文化也影响语言发展。任何语言都负载着特定的思想内容,如果在教学时对这些元素进行挖掘并渗入到英语教学当中时,必定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与认知教学所并列的人文教育。翻开仁爱版英语教材可以发现,在一篇篇优秀的英文课文中,包含了众多人文元素,包括人际关系、奉献关系、爱国主义、人生意义等和人类文化息息相关的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挖掘并渗入教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
经过笔者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思考,认为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人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在围绕考试进行,英语教学很少会涉及到人文元素的挖掘和讲解,人文教育远远落后于认知教育。具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现状呈现以下两个个特点:
(一)教师教学原则和教学目的出现偏差
偏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导致教学重点随之偏移。例如,教师以应对各种考试为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围绕这一教学原则开展,导致英语教学以认知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往往固定在背诵单词、分析语法、练习语法以及英语写作等板块上,不但教学内容集中在知识性内容上,教学模式也受到这一目的的影响而采取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试题为主,忽略了课文所负载的人文元素,采用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课堂上,英语教师主要以讲解单词、语法以及做各种练习题,以训练学生应付考试的技能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成为只能死记硬背的学习机器,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施加能力等等全被全被这偏离教学原则的教学方式所压抑和阻碍,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学用分离,高分低能,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对英语文化的掌握不容乐观。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的出现偏差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功利性的心态,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要应付各种英语考试,因而本质上很难对英语产生兴趣。常见的不良心态和习惯主要有:学生将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背诵单词、分析语法、练习语法以及英语写作上,不能自主去挖掘与课文相关内容的人文知识,学完后就被动地死记硬背各种知识点以及课文,沦为考试机器,这种缺少人文元素参与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这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造成,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视第二课堂的拓展以及人文元素在课堂的渗入,并且家长对孩子成绩过分重视,这些教育误区合力造成了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
三、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人文元素的运用
人文元素的缺失导致英语教学进入误区,扭曲了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文化意义,在此,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探讨人文元素的挖掘及运用。
(一)挖掘快乐元素,改善学生精神面貌
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单元Have Fun中,充满了挖掘学生兴趣的字眼,通过这一单元,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更容易地激发学生叙说自己爱好的兴趣,比如说在Do you have a picnic中激发学生在野餐中感受到的快乐、在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这一单元中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快乐等等,通过激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乐趣来营造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快乐氛围。性格决定人的成败,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及完整的人格实属必要,英语教学如果能时常贯穿一些人文性的元素,能够有效地辅助班主任让学生的心理状态实现良好的改善,
(二)挖掘常识元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