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文路 定教路 寻写路——《再见了,亲人》教学三部曲
2018年3月28日 10:36 作者:刘玲一、案例背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讲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是一篇老课文。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散文。由于课文描述的情景远离孩子的生活,很难让孩子们真正体会期间的情感。如何在常态课中,让孩子们深切感受这份伟大的友谊呢?我陷入了焦灼中。在反复品读课文是我发现课文的前三段都采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于是进行如下教学尝试。
二、案例描述
(一)扣题导入
导入课题后
师:孩子们,我们一般称什么人为“亲人”?
生: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指谁?
生:课文中的亲人指大娘、大嫂、小金花。
师:他们与志愿军有血缘关系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么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让你最感动的语句,并写写体会。
(二)认识大娘,体会慈母深情
全班汇报交流
师:文中哪里语言最打动你?
生: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养伤……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因为大娘为了就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孙。
师:孩子你知道“唯一”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师:那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大娘的其他?
生:大娘的其他的亲人,儿子、媳妇、女儿都牺牲了。
师:我们还可以想象的出,大娘平日里怎样疼爱这“唯一”亲人?
生:有一点吃的都留给小孙孙吃。
生:走到哪里都背着小孙孙,无时无刻的保护他。
生:叫小孙孙如何保护自己。
生:捧在手上怕摔了,还在嘴里怕化了。
师:可是在敌机到来时,大娘选择背(伤员)丢下(小孙孙)。所以所这情意比山高比海深。
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谁来读?
师:大娘还为志愿军做了什么?
生:大娘还为志愿军送打糕
师:请你读读
生: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师:“雪中送炭”什么意思?
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帮助时给予帮助。
师:孩子们,那么课文中对志愿军来说遇到什么样的“雪”?
生:三天三夜没有吃饭。
师:仅仅是这些吗?孩子们你们看
出示:在铁原宽达25公里的正面上,63军1,300人挡住了美军4个主力师、1,600门火炮和400辆坦克、无数架飞机整整10天的猛攻,……战斗是异常残酷的,经过3天3夜的惨烈战斗,有的营连已经打光,63军经过血战后从1,300人锐减到266人!
学生读完后个个神情严肃。
生:志愿军还要面临敌人的炮火。
生:志愿军还要面临敌人的一次次袭击。
生:志愿军面临的是七十二小时空着肚子的浴血奋战。
师:在这种情况下大娘怎样送碳—打糕的?
生:是您带着……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师:这里哪个字最打动你?
生:冒,到娘冒着1,600门火炮和400辆坦克、无数架飞机猛攻给志愿军送打糕。
生:冒。大娘冒的是枪林弹雨。
生:冒,大娘冒得随时丢失生命的危险。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吗?
所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三、学习表达—叙事与抒情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读,我们合作吧,你们读写大娘为志愿军做事的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你们读的部分是(叙事),老师读的部分是(抒情)那么我们看看作者抒的什么情,怎样抒情?
比较句子: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大娘,不用送
师:生活中我们也会这样说。当与你刚会面的妈妈,又要外出时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