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库
  •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宝库
  • 期刊大全
  • 新闻中心
  • 著作出书
  • 发表流程
  • 关于我们
  • 诚心通道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主页 ->论文库 ->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
  •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转变

    2011年3月04日 09:59 作者:林惠静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主人”。这需要教师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由“传授者”向“促进者”“引导者”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 中国论文网m.yn5N1g_g
            一、指导预习 学术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j[&O8_jGMe |i
            教育家挨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课前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差异已显露出来,教师指导预习可按“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进行分层次预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困生采用“扶”的原则,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对中等生采用“半扶半放”的原则,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用“放”的原则,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含义,能模仿课本自编练习,多解决一些拓展题。 中国论文网H/pmns,U
            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国论文网-AO C0fq.d+H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一位哲人说:“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的,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让他们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准备24 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让他们用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把24 个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老师提出要求:1、能摆几个就摆几个。2、把你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记录下来。3、你是怎么摆的?它的长、宽、高跟体积有什么联系?最后,老师再把学生反馈来的信息用板书稍加整理,学生就不难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老师还可提问:要摆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高2 厘米的长方体,24 个小正方体够不够?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
    -~t3G/m1sMR#|/V w0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中国论文网V b0QKx&t
            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就要求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e7E X B0h0中国论文网s8A5J,n.YW~
    《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而不要把学生想象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只考虑自己怎么去向他们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一课时,学生已掌握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基于这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前准备给学生每4 人一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学具和一堆细沙,先请同学们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能否利用这些学具把你们的猜测证明给老师看?学生都能慎重地做两次实验,一次把细沙用圆锥装满倒进圆柱里,分三次装满;再一次把细沙用圆柱装满倒进圆锥里,分三次倒完。这时学生就反馈出结果来:圆柱体积=3×圆锥体积,圆锥体积=1/3×圆柱体积,老师再用不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到的结果和学生不一样,一质疑,学生一思考,马上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只要老师再强调一下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相信学生定能掌握好圆锥体积公式的条件和结论。对于这样一个自学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更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术论文发表
    j_;Fq@0《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主人”。这需要教师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由“传授者”向“促进者”“引导者”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
    +T&\)[(W`re w0        一、指导预习 中国论文网r3\O6S5F#[^z%P,[
            教育家挨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课前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差异已显露出来,教师指导预习可按“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进行分层次预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困生采用“扶”的原则,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对中等生采用“半扶半放”的原则,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用“放”的原则,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含义,能模仿课本自编练习,多解决一些拓展题。
    Q9r#?m/FFKJ9`{0        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国论文网Kdn[u {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一位哲人说:“你听到的,你忘记了;你看到的,你记住了;你做到的,你懂得了”。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让他们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准备24 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让他们用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把24 个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老师提出要求:1、能摆几个就摆几个。2、把你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记录下来。3、你是怎么摆的?它的长、宽、高跟体积有什么联系?最后,老师再把学生反馈来的信息用板书稍加整理,学生就不难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老师还可提问:要摆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高2 厘米的长方体,24 个小正方体够不够?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 中国论文网k4Kj B-h-NH8`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m/EmJ4rnt)t9v4b0        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就要求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论文网r2T[}&c%F9sc
    学术论文发表
    1\9b2O0QP0《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而不要把学生想象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只考虑自己怎么去向他们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一课时,学生已掌握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基于这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前准备给学生每4 人一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学具和一堆细沙,先请同学们猜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能否利用这些学具把你们的猜测证明给老师看?学生都能慎重地做两次实验,一次把细沙用圆锥装满倒进圆柱里,分三次装满;再一次把细沙用圆柱装满倒进圆锥里,分三次倒完。这时学生就反馈出结果来:圆柱体积=3×圆锥体积,圆锥体积=1/3×圆柱体积,老师再用不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到的结果和学生不一样,一质疑,学生一思考,马上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只要老师再强调一下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相信学生定能掌握好圆锥体积公式的条件和结论。对于这样一个自学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更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 上一篇             下一篇
发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 回顶部
中国论文网|微信客服:15295038855
本站提供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核心论文发表
免费论文发表资源,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lunwenchi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