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读博为导师干活,成新型廉价劳动力
2013年3月12日 16:24 作者:lunwenchina之前北京大学研究生杨恒明因抵制“科研苦力”而发声明的事件引起网络热议;而早在 2004 年,上海交大计算机系一位66岁的博导遭到9名研究生的“罢黜”。这两起事件的背后都是高校研究生给导师“打工”已成常态的事实。有人不禁要问:如此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中国科研创新究竟路在何方?“我太臊皮了。”3月4日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恒明在人人网个人主页上留言。
2月下旬,杨恒明在人人网个人日志中贴出《北京大学退学声明》,声明中介绍了自己给导师和实验室做“苦力”的经历。他写道:“一种几乎毫无创造性的琐碎重复劳动,就是把工程文件修改、修改格式从一个软件流到另一个软件,来回折腾,类似打铁磨洋工,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几乎不带任何思考创新内容。”
杨恒明身上的“北大招牌”让这则“退学声明”一出,便引起网上一片热议。尽管两天后,杨恒明删除了声明,并几次补充说明,称希望结束外界的“议论纷纷”,并称此前的声明为“一时发泄,有些偏激”,也没能让这一事件的舆论温度降下来。
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如今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硕士生求学阶段的科研和实践,以及导师角色长久以来的威权影响,也使得原本隐身高校院内的硕士生角色和尴尬定位显像。
导师是“老板”“读研就是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