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众化背景下农业院校就业导向分析
2010年10月22日 09:21 作者:lunwenchina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农业院校;就业导向;创业教育
7j/]y;G$l2T0 论文摘要:分析了大众化时代就业导向变化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提出必须合理调整就业导向,强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实现以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新的就业导向机制。
:Q.]&a]P*u:L4y0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发展的
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的快速增长稀释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从而
导致高校毕业生供需比持续下降。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长82万,比2003年增长350万。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影
响下的就业理念、就业导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必然将发生深刻变化。高等农业院校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变化,必须合理调整就
业导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l}"[k
z#Ifj0 一、大众化时代就业导向变化原因分析 中国论文网/[wOou#XH%D'S
大众化时代,高校通过培养优秀人才、引导优秀人才融入社会实现与社会的共赢发展。高校就业导向的设计理念基础源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源自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源自高校内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中国论文网3mfbvx*PaJf
(一)淡化精英教育,就业趋向更加多元化
!bOv:T6n,OB0
马丁·特罗教授1973年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分析了精英、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特征,其中在精英教育阶段,接受
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接受高等教育不再与获得精英工
作岗位直接相联系。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覆盖领域的扩展,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更多的被认可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随着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深入,传统精英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大学生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分配的“宠儿”,变为需要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普通百姓。在一部分大学生
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精英岗位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传统的蓝领工作岗位。同时就业的区域也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西部地区,甚至农村乡镇延伸。从就业性质分析,出现了家庭内就业、阶段性就业、钟点工、临时工、季节工、自由职业者等许多新的就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