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人本主义回归
2010年8月24日 10:09 作者:lunwenchina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公共体育课 教学改革 人本主义 中国论文网-gF'Gv~)Ens]
论文摘要:通过对中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定位、功能、资源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现存的弊端,结合"3-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限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进行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以找到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思路。
+Xh5B m|-Y[D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在高等学校实施体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就是公共体育课。公共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过多地依附竞技体育体系,忽略了“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大众体育宗旨,从而使高校公共体育课指导思想长期错位。 中国论文网'e#c1[w
[
1公共体育指导思想错位溯源 中国论文网H(Yx(^
ui2^ |
公共体育课由来已久,但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较少,尽管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非常重视,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践中,指导思想却长期处于错位状态,究其原因如下:
/w
aU~)s
Y0 1.1公共体育课定位模糊
d4c8T/t@ Q0 “公共”的涵义是“人人共有之”,所以公共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是什么?是体育课指导思想的定位。教育有一条基本原则,即因材施教。而公共体育课却是千人一面的。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标准……诸如此类的太多的“相同”,又何以保障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终身体育呢?我们现行的公共体育课,把技能、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育效果能好吗?试想,让一个身体矮壮适宜于举重的学生,必须参加统一标准的100m速跑测试,他在这种测试中能否取得理想成绩?这种测试是否有利于他的健康发展呢?人们绝少顾及这般问题。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无奈,无奈的老师面对的是参次不齐学生,身体素质迥异的学生无奈地面对统一的体育测试标准,公共体育课失去了应有活力,人们无法抛弃它但决不会去亲近它。 中国论文网f5u!~mxO5J6gm#\&o
1.2公共体育课功能的缺失 中国论文网h^M
\9or6F-J0Q(K&t
现实中,人们常将公共体育课作为一门课的符号,一个成绩的代码,从而以应付的心态对待它,这和公共体育课的体育功能的长期缺失密切相关。长期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忽视了体育是人类社会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不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从而致使公共体育课游离了其固有的功能和文化底蕴。中国论文网f*\(D6@-G {So[$?
体育是什么?“体育是指人类通过专门设计的身体运动和游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竞技水平和丰富社会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由此而界定的公共体育课的基本功能是: 中国论文网ohSIQ*]F
1.2.1发展功能
i@I-Y"iypp8[v0 公共体育课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公共体育课通过其特有的教学过程,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以实现完善人格的发展目标。 中国论文网)U1WI]R1O!r
1.2.2教育功能
M5~Pc2H2O?0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陶冶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操,培养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X2z][/jO'{|d
{,c/iy%O;J3o yV0 1.2.3文化功能 中国论文网2~OQF%Yx(yRZ
合理的公共体育课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特有载体,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愉悦身心,并有利于学生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的取向。
m
\7GK~t#}*dC5x0 1.2.4社会功能 中国论文网wO2ud$T(y }
全民健身运动成为国人共识,强国强种的体育功能已成为民族强盛的必须。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则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种特有的延伸,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和导向性。 中国论文网)Sb[-LUo
1.2.5娱乐功能 中国论文网k`-t4V*}\:D ] b
体育运动本身就有游戏的功能特点,公共体育课更不能失去其游戏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公共体育课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娱乐的一个平台。 中国论文网 fQ4CB:{
]0h
1.3公共体育课课程资源严重匮乏
1yj]i
Q9VW0 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资源严重匮乏,表现在场地设施不足、器材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够等方面。分析原因如下: 中国论文网6?'S)Mnu
1.3.1首无是各级部门认识不够,并没有把公共体育课与其他课程摆到同一高度对待,在确定考试科目、排课、教材购置、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长期置于次要地位。
3},yaI;K!W0 1.3.2不能按照国家规定保障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不同规模的学校要有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标准,达不到标准应视为不具备办学条件。但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院校领导,都并没有把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学校发展的必备条件纳入到发展规划或检查的主要内容,所以场地设施建设长期滞后也就在所难免。
4hOr#Kq1p%SEt_z
V0 在缺乏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的情况下,再加上师资力量不够的因素,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质量又如何能得到保障。
:@m6V,Zm2E4j#F/~d
@i0 2公共体育课呼唤人本回归
R[2b-Dj7Wz;]8P
_0 高校公共体育课长期以来过于重视学科教学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主要表现为:过多关注学生的认识(甚或是知识)是否准确,行为是否标准(甚或格式化),极少顾及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o(m5^x(iQ1d
2.1解析人本主义教育的内涵 中国论文网x-oE%gW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生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人本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认同学生的个性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帮助学生确信自己“第一,我是一个抉择的人体,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能逃避选择;第二,我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有完全的自由去设定我的生活目标;第三,我是一个负责的个体,当我抉择了我应该过何种生活时,我必须为其负责。”要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人不仅仅是简单地体现在他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他是具有思维和意识的。因此,人本主义强调教育要关注人格、人性、人的发展变化。中国论文网[8Fe(DiYO)c
2.2人本主义教学观和课程观对公共体育课的启示
+{/PJs
_'?@B0 人本主义教育的课程观不再过分强调特定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纯粹性和抽象性,而是强调课程要适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态密切相联。高校公共体育课特别要注意这一点。原有的公共体育课内容过多过繁,缺乏时代感,缺乏动感,更缺乏娱乐感,学生无兴趣,教学便乏有生机。因此,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安排,不仅要考虑逻辑性和系统性,还要关注学生的愿望和要求。 中国论文网3S2A3Q0w:K7e l+[|T??
人本主义教育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追求的结果主要是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渲泄等,而不重视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这种教学观,虽然有失偏颇,但对公共体育课教学而言,则是值得借鉴的。高校公共体育课,不能上成技能课,更不应该上成知识课,高校公共体育课应通过定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热情中发掘自身的潜力、展现自身的个性,进而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通过这种“成功体育”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才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完美的教学情境。
f6YrSu\3|0 诚然,人本主义教育并非至善至美的,它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实践中如果把握失当,势必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两难的尴尬。但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基于“以人为本”,是与目前广为认同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的潜能性,而且强调学生潜能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不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且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因此,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在人本主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升华。 中国论文网+|9D[s)q6};h
3公共体育课亟待改革
gP+w1L^4WO
@0 高校公共体育课沿袭已久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系已经落伍了,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大有重新探索的必要,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上,要在不断改革和自我完善中求得创新和发展。
d cVLv$x)Z;{O0 3.1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