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组织双向电泳技术优化
2011年4月01日 13:53 作者:邱芳华 聂静 沈顺利【摘要】 【目的】 优化双向凝胶电泳的实验步骤,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原发性肝癌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 对双向电泳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样本处理、上样方法、聚焦条件等进行研究与优化,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进行凝胶图像比较。 【结果】 采用7 mmol /L尿素、2 mol /L硫脲、40 g/L CHAPS、100 mmol /L DTT、5 g/L (pH 3-10) IPG buffer,1 mmol /L PMSF作为裂解液,丙酮沉淀蛋白,主动水化上样法,聚焦电压达到140 kV可以得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结果。 【结论】 上述改良提高了2-D图谱中蛋白位点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et of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2-DE) techniques for proteomic research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issues. 【Methods】 Different methods or condition for key procedures of 2-DE were adjusted and optimized, 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 sample loading methods, iso-electronic focusing (IEF), comparing with the gel after Commassie blue staining. 【Results】 High-resolution results with repetitiveness could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7 mmol/L urea, 2 mmol/L thisurea, 4%CHAPS, 100 mmol/L DTT, 0.5% (pH 3-10) IPG buffer, 1 mmol/L PMSF as lysis buffer, actone precipitate protein, initiative rehydration method and IEF to 140 kV.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method provided 2-D results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repetitiveness, which pave the way for the proteomic research for HCC tissues.教师论文发表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肿瘤发生机制[2],寻找肿瘤标志物的重要工具,对于肝癌发生机制和治疗作用靶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我国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UPO),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肝癌组织双向电泳的技术却少完整系统的报道,为了建立高分辨率可重复的肝癌组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我们对人肝癌组织的双向电泳技术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对比,优选出一套适合肝癌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方法,供从事肝脏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的技术人员参考。教师论文发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标本采集
原发性肝癌组织来自我院肝癌切除术患者。组织离体后立即以预冷PBS冲洗,在冰上分装置入冻存管,液氮中速冻,后转入-80 ℃冰箱中保存备用。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教师论文发表
1.1.2 试 剂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稀酰胺、过硫酸胺、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ris)、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3-(胆酰氨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CHAPS)、二硫苏糖醇(DTT)、甘氨酸、IPG缓冲液(pH 3 ~ 10)、蛋白酶抑制剂、碘乙酰氨(IAA)、硫脲、18 cm 胶条(pH 3 ~ 10 NL)均为Amersham公司产品。TCA、丙酮为Sigma公司产品。无水乙醇为国产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所有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1.1.2 主要设备
Immobiline Dry Strip,Ettan IPG 3等电聚焦电泳仪,Ettan DALT six 600 垂直电泳槽,Imagescanner高密度扫描仪,ImageMaster软件均购自Amersham公司。1.2 方 法
1.2.1 蛋白质样品制备
粗样本制备:取肝癌组织100 mg,液氮冷冻研磨,加入0.5 mL裂解液(含10 g/L PMSF蛋白酶抑制剂),裂解液(7 mmol/L尿素、2 mol/L硫脲、40 g/L CHAPS、100 mmol/L DTT、50 g/L(pH 3 ~ 10) IPG buffer,1 mmol /L PMSF),超声裂解,15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4 ℃,超速离心50 min,避开漂浮的脂质层,吸取离心上清4 ℃,再次离心50 min;取上清。Bradford法定量,分装后置-80 ℃保存。为充分去除样本中含有的杂质对等电聚焦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常用的三种蛋白沉淀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对比。①丙酮沉淀蛋白:加入4倍体积的冰丙酮使蛋白在-20 ℃沉淀至少2 h,4 ℃,离心15 min,用裂解液重溶。 ②三氯乙酸/丙酮沉淀:将三氯乙酸加到提取组织液中,终质量浓度为100 g/L,再加入4倍体积的冰丙酮使蛋白在-20 ℃沉淀至少2 h, 4 ℃离心15 min,最后再用冰丙酮清洗沉淀 ,去除三氯乙酸,用裂解液重溶。③Cleaning-up试剂盒沉淀蛋白:按Amersham公司的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裂解液重溶。教师论文发表
1.2.2 等电聚焦电泳
分别采取目前常用两种上样方法:标准胶条槽上样(主动水化)及杯上样(被动水化),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聚焦程序参考聚焦系统操作指南,同时利用软件对聚焦电压,电流进行检测,指导聚焦程序的调整,对不同聚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表1)。教师论文发表
1.2.3 第二向 SDS 电泳
(SDS-PAGE) 等电聚焦后的胶条分别以SDS平衡缓冲液(第一次加入100 mg/10 mL DTT,第二次加入250 mg/10 mL 碘乙酰胺)平衡两次,每次15 min。平衡后IPG胶条转移至电泳系统,用125 g/L的胶进行二向电泳,每块胶2 W,电泳50 min后改为每块胶15 W,电泳至溴酚蓝跑到凝胶底部。凝胶进行热考马斯亮兰染色。
1.2.4 凝胶图像采集与分析
染色后凝胶以Image scanner高密度扫描仪获取图像,利用ImageMaster软件对图像进行蛋白质斑点自动检测,然后手工删除假点,添加未检出的斑点,最后进行斑点匹配,分析。教师论文发表
2 结 果
2.1 蛋白沉淀方法对电泳结果的影响
从图1可见,未经处理的样本蛋白点虽然很多(1 920点),但分辨率很差。丙酮,TCA-丙酮,Cleaning-up 试剂盒沉淀后的样本与原始样本相比均有很多改善,但TCA-丙酮丢失的蛋白较多(1 644点),丙酮(1 856点),和Cleaning-up(1 713点)丢失的蛋白较少。图 1B中,经TCA-丙酮沉淀后,酸性蛋白大量丢失。图1C中,丙酮沉淀蛋白点数多且清楚,无明显拖带和条纹,背景干净清晰,说明蛋白质富集和纯化的效果都比较好。教师论文发表
2.2 不同聚焦条件对电泳结果的影响
图2中,A聚焦电压是80 kV,B聚焦电压140 kV。由于聚焦时电流较高,将500 V延长2 h,1 kV延长了1 h,从图中可见B的聚焦效果比A有很大改善。图C是我们监测的延长低压聚焦后(图B)的IEF电压走势图,从图中可见电压升至设定的80 kV进行聚焦。图2 B蛋白点数较A明显增多,特别是酸性端,说明B聚焦效果明显好于A。教师论文发表
2.3 主动水化与被动水化上样的电泳结果
从图3中可看出,图A中的蛋白点数明显增多,点也更圆 ,而且没有图B中的横条纹。说明主动水化比被动水化的聚焦效果更好。
3 讨 论 双向凝胶电泳(2-DE)由于其在展示全部蛋白质表达改变并鉴定特异性蛋白方面的优势,成为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首选的分离技术[4],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改善,但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5]。我国关于肝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越来越多,由于肝癌组织成分复杂,干扰成分多,个体差异大使其双向电泳实验条件难以严格控制[6],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组织的双向电泳技术的方法学的系统报道,为此,我们对肝癌组织蛋白的制备、一向聚焦程序、上样方法等关键步骤进行研究对比,优化总结出一套可行的,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方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