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超对65例1~14岁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右侧腹及脐周可见一至多个不同程度肿大的淋巴结,彩色多普勒显示丰富血流信号,经治疗后复查肿大淋巴结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中国论文网?0@L W)H0JVw!q0u8i/?[)a#Um0【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检查
快速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7BSN4Y中国论文网`mF%ndS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的小儿急腹症,早期明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观察腹腔内有无肿块、肠间隙有无积液、肠系膜有无增厚、阑尾有无增粗及有无肠梗阻、肠蛔虫、肠套叠等异常征像,也可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数量、形态、大小、包膜边界、内部回声以及淋巴结内及周围的血流情况。对于小儿腹痛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过去往往依靠淋巴结造影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和免疫电镜观察法,但上述方法具有创伤性,患儿及家长不易接受,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价廉、可靠及重复性好的首选检查方法。
T[9D&q!vr5Q0;{,o0jbMz0 1 对象与方法
3Q^}5K
U${I0"Z%W)F_ Q0 1.1 对象 本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10岁,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有右下腹痛伴或不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DG,Aka,@!`M0中国论文网lc?q Q 1.2 检查仪器 阿洛卡5500高频彩超,探头频率为3.5 MHz、7.5~10.0 MHz。
快速发表论文 $qd'Z5u"U,N*Hq8f-i0中国论文网@6h$lO
Jn2tQ 1.3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哭闹患者可用镇静剂,先用3.5 MHz探头进行全腹探扫,以排外肝、胆、胰、脾及泌尿系疾病,然后用7.5~10.0 MHz探头先观察肠管情况,再重点探扫右下腹及脐周有无肿大淋巴结。所有病例均经治疗后复查。
?2Z;T+E1ZL%|G6}`*z0中国论文网j%Q9J`%O 1.4 诊断标准 右下腹或脐周见一至多个淋巴结肿大,纵径>5 mm,纵横比>2,呈椭圆形,以低回声为主,皮髓分界清楚,孤立,簇状存在,内部血流丰富[1]。
g+HzYw!k%UM0H0y0J0Pd;o[Y0 2 结果
i
n!L"Tn0k#b}04y'XZ$}Md0 65例患者中,40例右下腹见一至多个肿大淋巴结,12例脐周可见一至多个肿大淋巴结,53例右下腹及脐周可见一至多个肿大淋见巴结。淋巴结孤立或簇状存在,最大约26 mm×12 mm,最小约12 mm×9 mm,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皮髓分界清楚、内部血流丰富。部分患者腹腔可见少量积液。
"_9E$h*TW5@UWc;[03 讨论
中国论文网`d,oI0i5y$uVdt-a,I7O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的急性炎症,是一种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儿童及青少年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右下腹痛,似急性阑尾炎症状 [2]。该病缺乏特异检查方法,故临床上诊断该病相对困难,易误诊。过去往往依靠淋巴结造影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和免疫电镜观察法[3],但上述方法具有创伤性,患儿及家长不易接受。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为本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儿童中由于腹壁较薄,对超声的衰减较少,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容易区分肿大的淋巴结,结合临床可作出准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滥用药物治疗和手术。肠系膜淋巴结炎还需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恶性淋巴瘤、肠系膜淋巴结核相鉴别,结合超声声像图特征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易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快速发表论文 中国论文网uU
c*n#q;v3r"G)?|}#Qq [4fW0 使用高频超声费用低廉、方便快捷、无创伤性,可重复使用、动态观察,诊断准确率高,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可以作为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中国论文网3w2\I9i L+c@~6te*|F'g kA5S0【参考文献】
+PM(^\
a"W7E]0 [1] 孙彬,陶静,初洪钢,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因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 679-681.
中国论文网0KQJe S}I7h
{!h(N8e/n:}2Q0 [2] 夏焙,吴瑛.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2.
快速发表论文 u1ci7yEt0中国论文网&N)Cj%X/Z&K [3] 邹创霖.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