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胰腺炎 胰性脑病 早期观察
中国论文网'g@E1n'p'ikh V中国论文网
wMb3[ {/i
IN"t 重症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不仅是胰腺的局部发炎,而且是涉及多个脏器改变的全身疾病。胰性脑病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以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为特点,如果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低其发生率,现将其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
中国论文网[3N3n1BZ.F6w教师论文发表 中国论文网yT)J&bzf 资料与方法
中国论文网[6@P^8l0? _N+P/]S#A4p9[4}h#]#?7kE0 1.一般资料
"k"TS*oZs'e3|0~"@0中国论文网.SW NE5ZS5ys 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胰腺炎病人45例,合并胰性脑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0~73岁,发病诱因为进食高脂饮食及饮酒6例,胆道疾病7例,不明原因2例。并发症发作时间为2~7天12例,10~20天3例,患者的症状维持时间1~10天,多数1~5天。结果本组死亡6例,治愈好转出院9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中国论文网 Xyd+e.d]2C"kA(o:?#C^ 中国论文网)k"w&D:j.}3A1_ 2.临床表现
2z^4dsj$a+|F]0~j2_
J E0 胰性脑病出现在胰腺炎发病后第2~9天,精神方面症状表现为不安、烦躁等兴奋状态,继而出现幻觉,定向障碍,谵妄或昏迷,精神症状随胰腺炎的好转而恢复。神经症状表现为痉挛、震颤、失语等可出现颅神经麻痹,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及共济失调等,大部分病人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头部CT 检查,未发现异常。
中国论文网6\4Ft&F#Mm(}z中国论文网u
~&\r\:V 3.治疗方法
3A9PP2v*x
J%^8C0中国论文网)u}7A~k F%g)Gi 由于胰性脑病是重症胰腺炎病程中伴随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候群,胰性脑病的预后,取决于胰腺炎的程度和转归,故处理原发症是治疗胰性脑病的关键[1]。早期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善宁)抑制胰腺分泌,防止胰酶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破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监测血糖,防止出现高血糖及高渗透性昏迷,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应用甘露醇、甘油、地塞米松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同时给予中枢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肌苷促进中枢神经代谢,保护脑组织功能,精神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对症治疗,如安定、氯丙嗪及其他抗精神药物。
c~YO*Q`U
c0中国论文网5WJUS A&eM 护理及观察
教师论文发表 a"q
Z2VZ1jK0d@6r*R"\:G.|Gy)RZ0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中国论文网P5k]-B8_6G5K+|i 中国论文网V2qsF$F 观察腹部体征,神经、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若有反应迟钝,定向障碍或兴奋、多语、烦躁等,应高度怀疑本病,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反复监测血、尿淀粉酶,血清钾、钙等离子浓度、血糖浓度,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等,直到病情稳定。要注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如坠床、舌咬伤,必要时加床栏及四肢约束带保护。
*v!tf r*O5B
\h0中国论文网{sl
]{1JBX!l] 2.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
中国论文网+NM&`[;| LFt0gh中国论文网zj8v]LG 患者因呕吐,禁食、胃肠减压,发热,术后管道留置多,留置时间长,有液体补充不足的危险,护士应掌握各种管道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每种管道标识清楚,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堵塞,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数量,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jIoz2F9RCR0中国论文网rd#xOQ"}w 3.药物治疗的观察
中国论文网-h7jx_*WVXLdo1K^L6hwr;z0 由于胰酶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胰酶在胰性脑病中起一定作用[2]。生长抑素是一种抑制多种激素的调节肽,能抑制胰腺分泌,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胰酶抑制剂,能抑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胰酶的活性[3],使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等药物可以减轻胰腺负担,对于消除胰性脑病病因,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当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时,给予脱水剂及神经细胞保护药物。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输液的速度,使用微量泵时要调节好每小时入量,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防止液体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重症胰腺炎常常合并严重细菌感染,而对胰腺炎的治疗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抗生素,而是综合治疗,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要注意保护肝、肾功能,还要预防其他部位的感染。
中国论文网,c%`(^
e-l"h4.保证组织供氧,维持血氧浓度
7H;IP ]ze3{)a;p0中国论文网3d}D&I)x(E 急性胰腺炎发病时,炎症细胞因子损害病人呼吸道,导致低氧血症,引起脑组织代谢紊乱和脑水肿[4]。给予足够的氧气吸入,可以保护脑细胞。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年龄大,有慢性肺部疾患及吸烟史者,常规雾化吸入,每天2次,经常为病人翻身扣背,使痰液易于咳出。监测血氧饱和度,如病人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可高流量吸氧,无效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有胸闷,呼吸急促的患者,及时行血气分析,对氧分压过低的患者,采用面罩吸氧或高频吸氧。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经上述措施后,9例病人症状得到缓解,6例病人因同时伴有其他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