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
2010年10月14日 15:22 作者:lunwenchina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
论文摘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呈现出主体性、系统性、专一性、渗透性,开放性的特征。本文指出有效应用这一模式,就需要从其特征出发,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网络学习、网络娱乐、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等网络生活结合起来。
互联网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紧贴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探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及其应用,是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内涵
模式一词源于拉丁文(MODUS),原意是指与手有关的定型化的操作样式。《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模式,亦译‘范型’,一般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在李伯黍等主编的《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中将其理解为,一个过程、一组实体或一种情境中的各个部分,尽管它们可以被一一区分开来,但却构成一种紧凑统一的、鲜明突出的结构性整体或完形,这个整体结构或完形就被称做是一种模式。综上,我们认为模式是为完成某一目标而设计的一种可操作的结构性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其内容是“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回归生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根据模式的内涵,我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构性整体。一般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应是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来构建的。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性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要求最为强烈的时期,他们希望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互联网环境下,为大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条件。任何人都不可能支配他们的网络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而是应尊重大学生的网络主体地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在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逐渐拓宽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视野,拓宽践行网络生活意义的途径,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境界。
(二)系统性
大学生处在一个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健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真正形成,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易变性和摇摆性,需要接受系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以大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为载体,系统、全面地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系统、全面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专一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与社会上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思维活跃,但社会体验不足,易冲动;另一方面与处于历史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以及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等新挑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专门钊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状而设计,把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