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
2017年12月28日 09:29 作者:刘彦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监督已经成为规范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但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审计诉讼案件,这给审计工作的开展予以了警示,审计风险的防控也被各行业所关注。目前,电力行业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开拓创新的阶段,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行业;审计风险;防控
一、 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的保障性工作,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及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内部审计采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形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企业财务部门下设置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统筹实施;第二,纪检监察部门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第三,企业单独设置一个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与财务部平行存在;第四,在监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审计委员会统一安排、调度;第五,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其工作结果直接对企业董事负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已经把内部审计工作当成了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企业发展的关系可概括为:第一,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二,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内部审计正在成为企业管理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第四,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实现企业增值的推动者。
二、 电力行业审计风险的种类及其形成的原因
审计风险是指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因为某一种或若干种因素的干扰,最终出具了不实际、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引发的风险。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可将审计风险按其形成原因划分为两大类,即内部因素形成的审计风险和外部因素形成的审计风险:
1. 电力行业外部因素形成的审计风险
(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审计风险
市场经济要有法律作为保障才能稳定发展,市场经济内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有法可依。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审计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匹配,针对电力行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则更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电力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辅以了大量的主观判断,而这些带有主观性质的职业判断是否合理则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因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同,往往就会出现判断失误、审计结果失真的情况。例如:对某公司审计发现,公司有很多发票是雇用民工做土建工程发生的劳务费,而法律又没规定工程中民工费允许占比,这些发票及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合理性只能由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如判断失误就会产生审计风险。
(2) 审计客体复杂化导致的审计风险
经济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使审计客体变得更为复杂化,这给电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产生内部审计风险。例如:某电力集团公司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客体既包括集团公司和外面单位的经济业务,又包括集团和下属各单位的相关业务,客体错综复杂,一旦取证不足或判断失误,便会形成审计风险。
(3) 被审计单位诚信度导致的审计风险
部分被审计单位存在阻挠、干扰审计工作的情况,其故意提供给审计人员虚假的经济资料,诚信度较低,加上徇私舞弊的手段越发高明,这使得审计人员不能深入细致的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导致审计结论不全面、不真实的情况发生。例如:某电力公司领导私设小金库,并通过虚拟工程项目、列支虚假费用的手段来套取现金,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只看表面资料,不取深入了解客观情况,则很难发现这一问题,最终形成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