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实现“有效性”
2016年3月21日 16:04 作者:许崇说在快乐中实现“有效性”
□ 许崇说
教学内容
本课是初一年级的一节排球教学课,技术动作以垫球为主。其主要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交际和配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合作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背景
体育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自觉地、积极地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充分体会快乐体育的情感和快乐学习的情绪。
重视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点,主张学习要以认识论为主体逐步转向知、情、意、行的统一。但体育课如何在快乐的基础上体现出有效性,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排球作为三大球项目之一,有很多自身的推广优势。首先它不受场地的限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大小适中,特别适合在运动技术和体能水平不高的初中低段学生中开展。其次在运动形式上它又比其它两项(篮球、足球)更具有安全性。所以我选择了排球作为在快乐中体验“有效性”的命题尝试。我在教学中先采用“打野鸭”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即把学生分成男女各两组用排球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充分享受快乐的同时,为学习新内容打下良好的情感、情绪基础。让同学们明白排球不仅是垫、传、打,而且还能做很多有趣的游戏,使同学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提高兴趣,引起求知欲。
提出问题
1、本节课是一节男女混班的体育教学课,从中我发现了其中的诸多不便之处。比如:在男同学面前女同学在做动作时比较拘谨,这样势必会影响动作的幅度和准确性等。而在女同学面前,男同学急于表现自己的“水平”,不按照动作的要领去做等。尽管在新课程的理念中要全体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并不代表运动技能的掌握不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分组教学这样更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